【会诊手册】对于高频会诊模板的认识

作者:

许桢

华中阜外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公共卫生硕士,医院管理硕士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委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分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营养与主动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主任

陈永春

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公共卫生硕士,医院管理硕士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一)为什么

应用高频营养会诊模板的目的是要抓住其高度确定性,减少重复性选择、重复性决策,简化事中环节(①归类;②落实执行),让一般的营养师经规范训练后均可以提供同质化服务;最终提高会诊效率。

1. 会诊实践现状

(1)会诊单中条目、指标等作用不明,增加会诊事中环节的运算、决策和选择次数,进而增加差错概率。

(2)无参照标准,难以质控;无法或缺少评价,难以改进。

(3)仅个人知晓,凭借个人努力和经验,简单重复,无法有效带教,难以有效交流,外界无法给予反馈和支持。

2.解决方法探索

(1)采用模板的形式,将细节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实现考核、评价、反馈、改进。

(2)将各个指标的纳入依据进一步的具化、量化、显性。

(3)拟定者本人及其他操作者需完成限时背默,此为从“熟悉程度的最高级” 到“掌握”的分水岭。

(二)是什么

(1)高频科间营养会诊

会诊是一项重复性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呈点状分布,既有聚集又有分散趋势;其中聚集性的点即为高频科间营养会诊。其特点为每一簇/亚群均有较高的内部共同特征;可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模板,将重复的、确定性的内容固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降低门槛。

(2)高频科间营养会诊模板

包含三个部分:①纳排标准(适用条件);②模板本身;③配套附件。 这三者中最具难度、技术含量的核心是纳排标准,其是对“簇”的定位;通过纳排标准,将不同的簇分离,原则上1个簇对应1个模板,1个模板中使用1种工具。 其余的2和3是“白领体力活”。

(三)怎么做

1. 模板制定和优化原则

(1)坚持以目的为导向。

(2)合理应用表格;应用1个或多个表格,将会诊过程中可能的选择变为填空、 查表、配对。

(3)根据应用数据,例如不同亚类会诊的出现频次、比例等,对当前模板进行分割或排除部分亚类(若各亚类比例相当且较高,适宜对现有模板进行分割;若各亚类比例悬殊,适宜从当前模板剔除占比较低的亚类)。

2. 首次制定步骤(首个周期的一次性行为,后续周期不需再做)分为2步

(1)提出:基于指南共识,结合历史数据,参考当事人的工作经验和主观感受等。

(2)修订:依据内部逻辑检验、集体讨论、小规模临床验证等。

3. 周期性优化步骤(长期、周期性重复使用,一般1年为一个周期)分为 2步:

(1)应用:在周期内,按照流程使用会诊模板,并填写和记录使用情况。

(2)优化:在周期末,依据指南更新和使用后的客观数据等进行更新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