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太頑強 專家嘆根除難
潜水员以注射醋酸液方式,清除棘冠海星。图/海保署提供
外观布满尖锐棘刺的棘冠海星,刺的表皮有毒腺细胞,被刺到会红肿、疼痛,而且白天通常会躲起来,晚上才现踪觅食,有魔鬼海星之称,也是珊瑚杀手。为了清除棘冠海星,仅能靠潜水员下水,以人工手抓移除,又或是使用长柄注射醋酸毒杀,面对棘冠海星大爆发,也让清除作业更添难度。
根据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研究团队监测,此次棘冠海星爆发的外环礁热区约四公里长,估计记录单次作业的棘冠海星密度一公顷达七十二点五至三八八八点九只不等。
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执行长郑明修说,棘冠海星大爆发非单一因素造成,但目前科学上尚未找到确切解释,大多推测与环境污染有关,像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洋中的营养源变多,导致微细藻类大量增生,成为棘冠海星的食物来源。郑明修说,也可能是人类过度捕捞导致,像是棘冠海星的天敌大法螺、星斑叉鼻鲀近年都渐渐消失,导致生态失衡,无法一物克一物。而气候变迁、全球暖化也可能影响着棘冠海星的存续。
郑明修说,棘冠海星能耐饿半年,是寿命极长的生物,现在只能靠人力清除,防堵大爆发发生。六月中旬在东沙外环礁的棘冠海星清除作业,是由五名潜水人员执行醋酸液注射毒杀,使用对海洋环境无害的百分之三到五醋酸,每只棘冠海星只要注射十五到廿毫升,就会在廿四小时内死亡,注射部位以腕足与身体交接部附近的效果最好,死亡后的身体会自然分解,被其它海洋生物摄食分解掉。但毒杀过程中,多套设备故障,只好改采人工手抓。
郑明修表示,人工抓取只要准备长铁夹、大型收集袋就可以进行,但缺点是采集袋空间有限,装满就要送回船上,人员要来回游动,耗费时间体力。毒杀每人每支气瓶可以清除四十七到二一七只棘冠海星,手动移除的话,每人每支气瓶仅能清除四十二到七十只,效率明显较低,且手动移除过程,也容易遭棘冠海星毒针刺伤。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焦传金指出,澳洲很久以前就发生棘冠海星大爆发,主要是受到气候变迁、全球暖化所致,由于海洋是开放空间,生物随着温度变化、洋流移动,要有效根除很有难度,他个人持悲观看法。焦传金说,只能尽量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天敌,透过食物链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