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抢走码头工作

图╱美联社

新闻提要■美国罢工的码头工人已重返工作岗位,但劳资双方对于引进自动化技术仍无法达成共识。

精句选粹■Striking dockworkers went back to work, but disagreement over automation stands in the way of lasting peace.

美东码头数万名工人10月初结束为期三天的罢工并重返工作岗位,他们以「美国贸易与经济将陷入瘫痪」作为筹码,成功换取62%的加薪幅度。但劳资双方迄今对于「码头自动化」意见高度分歧,为日后再度罢工埋下伏笔。

自动化争议未解

代表美国码头工人的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指出,旧合约将延长至2025年1月15日,让劳资双方有时间谈判新合约。但ILA领导人达格特(Harold Daggett)已表明「反对任何形式的自动化」,这可能不利于未来三个月的谈判进程。

达格特表示:「他们说这(自动化)就是未来。除非是我死了,否则这不可能发生。」

在过去数十年来,科技进步改变制造业与无数行业的样貌,但也引发对于技术革新的反对声浪。如今,随着AI迅速崛起,各行各业劳工都担心自己可能会被先进的机器取代,码头工人也不例外。

航运业高层表示,美国港口设施在自动化方面落后于欧洲与亚洲。世界银行年度调查显示,欧亚主要港口排名一直高于美国,该排名衡量因素包括:港口产能与船舶停留时间等。

其中最大争执点是:自动化会对就业带来多大影响。雇主表示,自动化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推动更多货物通过港口。

航运公司希望在大型码头增加自动化起重机与车辆。至于规模较小、无法部署机器人的码头,则增加摄影机、AI与其他技术使用。

工会则认为部分工作会被机器取代,而码头工人可能无法胜任需专业技能或高科技技术的新工作。

ILA与其在西岸同行国际码头与仓储工会(ILWU)反对、拖延并且要求雇主作出代价高昂的让步,以换取工会允许使用自动化技术。

码头工人如今时薪从39美元提高至63美元,条件是他们同意采用更多新技术。

自动化对于就业的冲击难以量化,原因是影响码头工作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到港与离港船舶的规模与频率等。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家阿塞莫格鲁(Daron Acemoglu)估计,不论产业类别,每使用一个机器人平均会导致六个工作消失。过去30年来,美国因自动化失去约70万个工作,其中以制造业等蓝领工作为主。

代表人力资源主管的产业组织HR Policy Association执行长巴特尔(Timothy Bartl)表示:「对于码头工人来说,真正的担忧是:未来五年或十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对于就业冲击难以量化

但自动化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港口供应链在疫情期间一度陷入瘫痪,原因除了码头效率低落外,仓库空间与卡车设备短缺也是问题所在。

阿塞莫格鲁指出,美国可以借鉴德国企业整合自动化的方式,以减轻劳工在过渡期经历的痛苦。德国工会倡导进行技术革新并推出培训计划,令工人能待在同一组织从事新工作。他表示:「『向机器人说不』的策略永远不会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