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为RCEP实施做准备
近日,促进“双循环”的好消息接踵而至。11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签署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时间表抓紧做好该协议落地实施的国内相关工作,同时要求稳定和扩大国内汽车消费,鼓励各地调整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
那么,RCEP能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经贸协定,它涵盖15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文莱、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覆盖约22亿人口,2019年这些国家的GDP总和为25.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3%。其中,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等7个国家也是原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这几个签署两份协定的国家可以缓冲有可能死灰复燃的TPP对中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TPP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围堵中国,但被奉行“美国优先”原则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台就废了,美欧搞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也称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被特朗普按下了暂停键,何时恢复还无法确定。RCEP与欧盟关税同盟(28个成员国、覆盖约5.1亿人)、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1个成员国、覆盖约4.98亿人)和美加墨自由贸易区(3个成员国、覆盖约4.83亿人)属于同一个级别。协定实施之后,整体而言,RCEP成员国将统一贸易规则,逐步降低关税,最终总体实现90%以上税目的零关税。所以,从人口数量和潜在市场的角度来看,RCEP也涉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区域汽车市场。对于正处在由大变强、渴望拥有国内国外两根强大市场支柱的中国品牌车企来说,RCEP的签署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根据规定,RCEP签署之后,所有成员国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批准程序,才会正式生效。在RCEP实施的最初几年乃至十多年间,东盟将是中国车企的主打市场。今年第三季度,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10个成员国有6.5亿人口,其中6成是青年人。2019年,东盟人均收入为4600美元,汽车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东盟是目前世界第五大汽车市场,汽车年产销量为450万辆,未来10年可能超过1000万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东盟将是世界汽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市场。即便是卖二手车,东盟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东盟汽车市场不仅潜力很大,而且消费需求的层次也很丰富,这一特征与中国车市相似,如果在当地投资建厂进行现地生产,无疑有助于缓解国内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状况。
由于RCEP完整的中文版本尚无从获得,笔者撷取一些公开的信息做点粗浅的分析。
先说东盟。目前东盟对于进口的中重卡无税收优惠,乘用车基本无优惠,轻卡有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对于进口汽车零部件有小幅度的税收优惠。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的轻卡和零部件有机会扩大对东盟的出口量,未来在东盟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是主要选项。
再看日韩。日本对进口的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大多给予零关税待遇;韩国对于进口整车设置了较高的关税税率,对大部分进口零部件则降低了关税税率。在这两个汽车工业较为强大的成员国里,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还需要接着挤门缝。
那么,RCEP实施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又将遭受多大程度的冲击呢?有消息说,我国承诺对产自日本的排量在2.5升以上的乘用车,自协议实施第一年起关税降至15%,并承诺未来20年内不超过15%;日本对华出口的部分汽油发动机零部件当前实施的3%关税将立即得以减免;纯电动汽车驱动马达零部件10%、12%的关税将在协定签署第16年或第21年被减免。另有机构称,未来日本产的9成以上汽车零部件将得到零关税的待遇。对于从韩国进口的乘用车保持目前税率不变,客车、卡车无税收优惠,特殊用途汽车有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大多零部件有税收优惠。由此可以看出,日韩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日本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量有可能会逐渐增大,这有利于日系车企和一些中国品牌车企降低成本,也将让部分中国品牌整车企业拓宽采购渠道。当然,这会给一些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综上可以看出,作为产值和产业辐射效应广、就业人数众多、在制造业中具有龙头地位的汽车工业,大多数RCEP成员国都把门缝开得比较小,舍不得把门槛降得很低。虽然如此,RCEP还是会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规则壁垒,提高汽车产品在各成员国之间的流动速度,增大交易规模,提高经济的融合程度。至于各个车型、零部件或者某一家企业会受到多大冲击,有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应当及早着手进行全面摸底和研究,及早应变。 秦淑文 《 中国汽车报 》(2020-11-23 0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