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馬習二會是「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
前总统马英九(中)10日下午在马习二会上发言。记者廖士锋/摄影
前总统马英九访问大陆行程已经于11上午结束并返抵台湾,但相关争议持续延烧,对于马习二会期间,马英九表述九二共识的方式,成为其中一个症结点。
马办提供的致词稿显示,马英九在「马习二会」中提到,两岸在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被部分媒体解读成,马英九附和中共方面对九二共识的论述,也就是「各表一中」,这与「一中各表」最大的差异在于,没有强调「一个中国涵义」。
而本报记者在马习二会采访现场的录音档,与马办提供的致词稿确实有些微差异。主要在于马英九口头致词其实两度提到了九二共识,第一次是「两岸在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次是记者被清场期间最后录到的「1992年11月16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两岸授权下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两岸能够继续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础,在这个基础上2008年到2016年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
各界对马习二会的期待,高度聚焦在马英九的政治表述,但因为马习二会的场景是194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所以解读双方的说法,不宜带着「老花眼镜」,否则很容易把双方释出的善意,解读成妥协与屈从。
部分媒体解读马英九在马习二会的说法,仅以「各表一中」概括,这显然并不全面。马英九确实没有提到「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知不同」,但他也以「口误」的方式,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说出「中华民国」,表达了「一个中国的涵义」,至于是不是口误,马英九返回桃园机场后,则用笑而不答的方式再度表述了一次。
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75年间不曾有台湾前领导人与大陆现任领导人在大陆地区见面的往例,所以马习二会创下了一个「新模式」。马英九脱口说出「中华民国」加上「两岸在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实就是「中华民国」加上「各表一中」,若还纠结这仍非「一中各表」意义不大;尤其会面地点是接待外国元首常用的「东大厅」,不是「福建厅」,更非「台湾厅」,场地与言论内容,都算得上是这个「新模式」的一环。
如果回看马英九1日登陆以来访问的全程,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孙中山故居、卢沟桥等地,多次提到「国父」、「总统府」、「创建民国」、「我国对二战胜利与世界和平贡献」等,其实都是在表达他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解读,在场也都有大陆国台办高层官员直接聆听。不知若是中共卸任高层访问台湾,公开喊出「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说法,台湾官方与舆论是否也能默默接受?
最后,陆委会对马英九「未能向中方公开传达台湾人民对捍卫中华民国主权及民主自由体制的坚持,有违台湾社会的期待」深感遗憾,这个说法也明确忽略了马英九当着习近平的面,喊话「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这番话无疑表达了台湾民众对民主自由体制的支持。陆委会期待马英九依循民进党政府版本的「四个坚持」,不仅强人所难,也与马英九的政治立场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