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   Mujin牧今科技:在“机器人王国”寻找新蛋糕

五月的日本东京台场,碧海蓝天,万里无云。从Mujin牧今科技(以下简称“Mujin”)的办公室向外远眺,能够看到被称作东京湾“新大门”的东京湾临海大桥(Tokyo Gate Bridge)。

回头望向Mujin的工厂,许多无人操作的巨大的机械臂正在运送着货物。虽然运转着这些庞然大物,但这家公司却以“mujin”这个在日语中代表“无人”“无限”的词汇作为名字,颇有些举重若轻的意味。

“我是一个非典型的日本企业家,而我们的企业也是一个充满着国际化元素的非典型日本企业。我们在东京湾区诞生、成长,但我们想做一个不一样的企业,开拓一块全新的领域,这样才能够吃到新的蛋糕。”Mujin牧今科技创始人、CEO滝野一征向羊城晚报记者说道。

“机器人王国”面临困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逐步普及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包括FANUC(发那科)、基恩士、安川电机在内的企业,都是世界级工业机器人巨头。

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20世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离不开关系。彼时,产业界对自动化的需求很高,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需要大量机器人来替代人工操作,机器人由此得到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开始激增,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机器人保有量已经高达10万台,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随着近年来日本“少子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再度凸显。十余年前,Mujin的创始人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于是,2013年,Mujin带着浓浓的国际化基因和创新基因诞生了——Mujin的创始人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同时有着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顶级院校的跨国技术团队。

随着传统制造业与科技世界的碰撞,自动化生产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彻底改变生产的流程。

随着科技边界的不断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和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近十年来,日本在计算机、AI等科技领域,也已落后于中国等国家——曾经的“机器人王国”,已然需要新的燃料。

“我们想让不同的机器人们‘书同文、车同轨’。”滝野一征说道,与以前的机器人公司不同的是,Mujin通过计算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技术,提供更快、更稳、更通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我们的系统可以接入到日本任何企业生产的机械臂上,降低工业机器人运用门槛。”

滝野一征告诉记者,Mujin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使得工业机器人摆脱了几十年来人工示教的应用方式,通过这种免示教技术/运动规划 AI,首次实现了由机器人自主规划运动。

目前Mujin的机器人“大脑”已经让制造业以及物流业的客户用上了更聪明的机器人——机器人自己能看能动,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系统集成的时间与成本。

在东京湾链接国际

拥有着来自多个国家的创始人和员工,为何Mujin选择将总部设在东京湾?

对此,滝野一征向记者分析称,日本有着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产量占全球市场的近50%。尤其在东京湾,这个行业内的主要玩家都在这里集聚,能够产生明显的集群效应。

“东京是日本乃至亚洲的企业总部聚集地,当我们在这里制定行业标准时,围绕在这附近成千上万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工厂们,能够快速地应用并复制我们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从东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滝野一征说,东京不仅是企业们“产品出海”的起点,更是“标准出海”的港口。

“想吃到新蛋糕就要先破后立”

记者在东京湾走访过程了解到,日本企业寿命居世界第一,百年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些企业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也挤压了中小企业创业的空间。在日元汇率疲软的背景下,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下降明显。

“这告诉我们,想要在传统产业里抢蛋糕,性价比太低了。想要吃到新蛋糕,就要先破后立,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滝野一征表示,Mujin在创业时就聚焦科技创新,以控制器作为切入口,突破以往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需要人工创建运动程序的痛点,通过“运动计划AI”技术让智能机器人能够自主思考动作,“软件与AI是目前日本最为缺乏的。”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促进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日本政府对企业使用机器人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特别折旧、减税、优惠贷款等;对机器人制造商相关技术研发也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如优惠税制、帮助融资等。

几天前,日本通过了2024财年“综合创新战略”,提出在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依靠AI和机器人技术实现自动化和节省劳动力是当务之急,以此预防和应对灾害也是紧迫课题。在这些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加快AI和机器人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饥饿”的大湾区寻觅机遇

在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中,来自Mujin的“智能大脑”正在操控全局:从仓储到拣货、打包,再到分拣,全部都由机器人工位完成。

“这是我们在中国实践的一个重要案例。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滝野一征说,日本机器人企业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海外业务逐渐成为其最大创收来源。在此背景之下,看到了中国市场潜力的Mujin在广州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

近年来,广东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据显示,广东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这样的土壤,既聚集了大量的行业人才,又为Mujin找到在中国合作的左膀右臂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根据《2023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报告》数据,经不完全统计,2021年广东省机器人已注册企业有8万多家,其中广州有3万多家,占比39.50%,深圳占比为32.40%。在工业机器人方面,2023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广东造”。

“我们在广东找到了许多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开发。我们也发现,与日本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们敢于试错,当我们有新的产品出现时,他们总是愿意以最快的速度尝试。”滝野一征说,对初创企业来说,“饥饿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在广州,企业的“饥饿精神”比中国的其他城市更加强烈,“所以我们径直地走向了广州。”

滝野一征向记者表示,目前Mujin位于广州的子公司还在不断发展中。广州公司能够承担一部分公司的生产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基于广州公司带来的业绩也在不断增长,来自广州的团队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在广州,我们感受到了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很多的日本企业在广州投资发展,我们能够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的发展飞速,我们能够受益于此,找到更多高精尖的人才。”滝野一征补充道。

文 羊城晚报特派东京记者 孙绮曼 孙晶

图 羊城晚报特派东京记者 严锦程 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视频 羊城晚报特派东京记者 严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