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加购商业险 保障更到位

民众对「额外私人保险」的看法与占比

110年我国人身保险各类保费之收入

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统计,2021年台湾的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约新台币3兆元,创下许多世界纪录,如保费总收入排名全球第十;而总保费收入中占比最高的人寿保险,其保险渗透度,即保费收入/GDP的比率,排名全球第二;相较上,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13.7%。

而金管会参考「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依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况,建置「我国普惠金融衡量指标」,25项指标中与保险相关的「每千成年人中,寿险保单持有人数」,2021年为683人,这是以20岁以上民众为计算基础,早已超过G20统计全球平均 值的647人,金管会对上述大多数指标多设有「未来3年目标」的调整空间,唯独这一项没有更动。

上述数据某种程度说明,台湾的保险市场又拥挤、保险业者又竞争;但如果因此也让大家认为,「台湾是全球保险模范」、「台湾人对保险认知如同阳光、空气、水」,可能误会就大了。

金融研训院《2022年金融生活调查》发现,政府提供不同身分、各式职业别民众有劳保、健保、国民年金、农保、汽机车强制险等强制保险,除此之外,超过二成(21.7%)的受访民众没有购买任何额外保险,11%有买一些额外保险、但有自知保障可能还不够。就市场层面来说,这些都是保险公司最佳潜在客群。

在台湾社会,哪些会是需要的额外保险?金研院认为,例如汽机车第三责任险、房屋火险、地震险、人寿意外险、及医疗险等。调查结果也显示,51.6%民众有额外买保险,且认为保障应该还算足够,有8.7%有额外买保险、且认为保障非常充足多样。将两者相加,可以说明超过6成的国人在商业保险上采取应有的行动,包括有所规划、保障额度也在适当之内。

上述情况也凸显出另一层面的问题:另外近4成的民众,只有公部门的强制保险,保障就足够吗?连官方都不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公开表示,随着人口老化、新兴医疗发展等影响,医疗支出增加速度远较于保费收入成长速度为快;此外,面对新兴疗法与精准医疗发展趋势,在健保总额制度资源有限下,无法把新药等全面纳入健保给付,以免对健保财务冲击过大。

用白话说,健保署认为,多数国人在健保制度下,仍有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因此建议民众善用商业保险,分担医疗风险。依据健保署函请产寿险公会转知各会员,欢迎保险业者响应商保补位健保,亦规划「健保偕同商保—医疗保障更到位」专区(https://cutt.ly/gN6deAp)。健保署说,目前已完成资讯揭露整理的业者有富邦产险、富邦人寿及南山人寿,后续有望陆续加入其他保险业者。

健保加购商业保险,为民众带来人身、产物的加层保障,当然是好事,却也增添民众的财务负担,不是人人都一致地有金钱、能力支付,金管会近年从前述的普惠金融推动为出发点,推动「微型保险」、「小额终老保险」、「住宅地震基本保险」等项目,补强了经济弱势族群在面对意外、风险的基本保障。

及至110年累计116万人承保微型保险,多一张这类的人身保险保障,就能发挥填补政府社会保险或社会救助机制不足之缺口;有类似社会包容意义的小额终老保险,有效契约110年约68.2万件,112年目标到80万;住宅地震基本保险的有效保单110年成长件数约11.3万件,在地震频传的今年更是需要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