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开源 瞄准房屋、证券交易收入
健保署长石崇良抛出改革想法,房屋转售、证券交易等若能作为健保补充性财源,一般保费费率的成长就不用那么快。(姚志平摄)
健保财务收不抵支,健保署长石崇良抛出改革想法,目前健保收入高达75%来自以薪资所得为主的一般保费,应思考结构的调整,房屋转售、证券交易等若能作为补充性财源,一般保费费率的成长就不用那么快。医界人士力挺,全球贫富差距正在扩大,这是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让有钱的人多付一点。财政部则回应,目前尚未接到卫福部提出该项要求,还要视后续政策决定。
石崇良指出,健保开办近30年,实际上只涨过两次费率。2次调涨后,经历2次调降,2021年才重回2010年的5.17%。当时收入仍不足,但遇到经济起飞,靠着补充保费维持当年度的平衡。
「怎么撑到现在我也不懂?」石崇良说,他认为费率该涨,但要思考收入结构问题。目前健保收入75%来自以薪资所得为主的一般保费、10%来自补充保费、其余则为政府负担支出、政院挹注等。若要把饼做大,应调整结构,别让薪资所得者压力那么大。
未来健保署将扩增健保收入来源。石崇良举例,「房屋交易转售那么多钱,是不是可以多一点」、「证券交易活络也不在保费里面」。若增加补充性财源,一般保费费率的成长就不会那么快,拟透过税收方式,将房屋、证券交易的收入挹注健保。
石崇良也说,未来补充保费的费率将与一般保费脱钩,其6种收入来源,将各自订定费率。另也要考虑增加收取项目,除可因应少子化、高龄化造成的财务冲击,也能兼顾世代正义。
嘉义阳明医院院长谢景祥认为,保费收入是公平正义的问题,全世界的贫富差距都在恶化中。高收入和低收入者的财务差距,主要是因资本利得的影响。健保应是有钱的人多付一点,没钱的人少付一点。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也支持,改革不应只是「坐而言」,已是时候「起而行」,该修法就修法。
一位不具名专家表示,税是不分职业、年龄、性别都要收取,所以在运用时要符合税是提供给「全民可用、公平原则」,因此税的运用需要「统收统支」,一般是不指定用途,惟目前政府并不太落实与遵守该项原则,因此如果健保署长石崇良争取,要将房地合一税、证交税指定进入用途,就必须跟补充保费一样,修正《全民健保法》,争取作为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