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侦查手段--台湾有了民主,但法治在哪?
▲▼卷入京华城弊案的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副市长彭振声在经过多日的侦讯后,柯文哲无保请回,彭振声则遭到收押。(图/记者汤兴汉摄)
司马义/资深媒体人
京华城案闹得沸沸扬扬,检察官押不押得了柯文哲,几乎成了全台湾人民最热议的话题。检廉天天大动作,动用搜索、拘提、当庭逮捕、羁押种种堪称是专案执行天花板的强制手段,还追随民代和名嘴的爆料,放话给特定媒体误导案情,塑造舆论带风向。前总统蔡英文时期召开的全国司改国是会议结论,落实「侦查不公开」和「无罪推定」原则,全被抛到脑后,此刻若是遵守法治原则,反被讥讽为不识时务。
司法改革一直是台湾人民最关切的议题,几十年来,台湾社会从威权体制走向民主政治,司法体系历经多次的改革,然而,人民普遍认为「司法不公正」、「政治介入」办案,以致于司法威信无法建立。从最近检方侦办大案的手法,足以证实司法改革不仅彻底失败,还倒退三十年。
检廉侦办柯文哲涉图利与京华城案,对相关涉案人强采概括性大规模搜索、疲劳式夜间讯问、不顾嫌疑人身体状况继续讯问、手铐脚镣伺候等的侦查手法,几乎不敢令人置信这是否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侦查手段?代表国家侦查犯罪的检察官,本应扫除贪腐,但绝对不是借由肃贪之名,成为政治打手,进而牺牲人权应有的保障。
除了侦查手段可议,北检竟然也模仿名嘴和民代爆料给媒体带风向。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侦查不公开」原则,检察官主导犯罪侦查,在侦查阶段,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应保障犯罪嫌疑人和相关人的权益,使国家正确而有效行使刑罚权的功能,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工作和内容「不得公开」。「侦查不公开」是侦查刑事犯罪的「帝王法则」,但看看现在的媒体报导,检廉根本视若无睹,特定媒体天天有最新侦查细节与内容,将犯罪嫌疑人污名化,甚至引导法院是否羁押的判断。
例如,媒体报导被告和辩护人在侦查庭说了什么,检廉查到哪些金流和金额数字,连检方查扣嫌疑人在都发局何时写的便签和详细内容等等都大剌剌呈现,这些都不该是在案件侦结前揭露的内容,为何媒体会有?难道检方没有泄密?
检方关起门来办案,不择手段,若不纠举这种恶质粗暴、非法的办案手法,日后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受不法待遇。总统大选后,台湾有了民主,但法治在哪里?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