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出现这4征兆 等于白走了

专家提醒,健走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发挥效益。(达志影像)

慢跑是目前热门的全民运动,比慢跑更温和的则是健走,不但适合所有年龄层,造成运动伤害的机率也相对较低,不过专家表示,健走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发挥效益,一但当健走变成「散步」,等于白走了。

健走可以提升骨密度、预防失智、减少中风、乳癌等风险,美国大型研究甚至发现,健走比慢跑更能降低血压、血糖和胆固醇,不过根据美国医学杂志《Prevention》报导,纽约知名健身教练茱蒂关提醒,当健走出现下列4个征兆时,透露你的健走无效。

1. 没有流汗

理想情况下,在30分钟的步行期间,至少要有10~15分钟达到最大心率75%到80%,若健走过程衣服完全没湿、甚至没有冒汗,那么恐怕没有达到运动效能。

2. 边走边聊天

如果和朋友一起健走时,还能边走边聊天,一点都不觉得喘,那表示你的健走不够力,还得再加快速度。若无法持续快走,建议不妨以快走1分钟、慢走2分钟的方式交替进行,不但能燃烧更多热量,还能让你更专注锻炼。

3. 没有运动成效

若持续锻炼加上饮食控制,体重依然不动如山,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运动成效,代表锻炼方式应该做点改变。可以将一天一次的健走,拆成早晚两次,不但可增加提高心率的机会,还能延长消耗热量的效益。

4. 不累也不酸痛

如果每次健后完全没有感到疲乏,别以为是你的肌肉强健,而是你的健走太轻松了。专家提醒,即便是在平地行走,结束后也应该有适度的疲乏感,才表示有达到运动效果。建议可改走上坡路,增加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