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革不能只强调执法
(图/本报系资料照)
台湾交通环境之恶劣令人难以想像,不仅一年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还屡屡登上外国媒体,甚至有外媒以「行人地狱」、「人间炼狱」等字词来形容。而行政院为洗刷此污名,从2023年起率领交通部、内政部等机关,先是提升「不停让行人」的罚锾,以小型车为例从原先的2000元提升至3600元,并且将在7月调升至6000元。紧接在后的是5月起全国大执法,严抓未停让行人之车辆,期盼借由严格执法来降低行人死伤。
5月底时更有署名「小市民 施克德」的民众两度买下三大报的头版,向政府喊话改善交通方法唯有透过「严格执法」,而交通部对此事回复则与政府的立场一致。但笔者认为,仅凭严格执法真的能改善台湾交通环境吗?严格执法是否是台湾交通环境的解药呢?
首先摊开警政署「举发违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成果概况表」,基本上过去5年呈现的数据是罚单开越多,死伤人数也越多的现象。以此来看,目前的执法成效未必足以有效改善台湾交通降低死伤。
其次谈论交通改善时,往往会提及「交通3E」分别是工程、教育、执法,这3E缺一不可。但在台湾的情况变成过度强调执法,而忽略其他两个E的重要性。以执法为例,当驾驶人有违规行为产生时会对其进行处罚,而违规行为的产生又可以分成故意为之和无意为之。故意为之的情况用严格执法来对付,相信绝大多数的民众不会有意见,像是酒驾、恶意逼车等违法行为。但无意为之的情况也用严格执法,而非透过教育、工程层面进行改善,此做法恐怕只会加剧民间与执法机关的对立情况。
以当前的执法重点「未让行人」为例,仅仅1个月的时间就已在新闻中见到许多对立的报导产生,像是抨击行人走太慢造成回堵、行人突然窜出无法即时停下、车辆死角导致没有看到行人等论点出现。以上情形其实都必须仰赖工程改善来提升整体用路环境。以上3题的答案其实都不难想,车辆回堵问题在于绿灯秒数不足,当前我国号志多半是行人与车行号志同步,以本题为例若将车行号志时间往后延长将能有效缓解车流。行人突然窜出问题出在行人穿越道画设过窄、人行道没有实体阻隔。车辆死角问题可透过行人穿越道退缩、左转专用道等画设改善。以上问题绝对不是仅凭执法就能解决。
改善交通环境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更不是仅仰赖严格执法就能有效改善,必须全面检视问题所在,从最根本的问题核心逐一改善。唯有执政者拿出魄力和决心全面性的改变,如此一来台湾才能真正摆脱「交通地狱」的称号,实实在在地打造用路人安心环境。(作者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