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开展课后服务
12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030号建议的答复》,答复函中表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教育部表示,2017年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各地在安排学生做作业和自主阅读外,创新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分层式服务,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如福建泉州市开设近300个课后服务班,让孩子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传统文化、体育锻炼等特色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广大农村学校广泛开展课后一小时“学国语、用国语”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课后服务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教育部还表示,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据调研,河北、福建等省的课后服务工作由财政支持开展。
广州、海口、成都等地明确规定可采用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方式筹措经费。很多地方从补贴标准、绩效工资核算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促进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
此外,教育部指出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方面,各地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如哈尔滨市教育局与哈尔滨学院、基层学校启动了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项目,哈尔滨学院与哈市10所小学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为哈市课后服务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各地把这项民生实事做好做实,完善财政投入和相关收费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全覆盖,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