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球能源轉型與 臺灣再生能源交易趨勢

【文. 蔡亦台、林君明】

全球减碳风潮席卷,能源型作为净零排放的重要路径,使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对再生能源的重视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也因应能源危机进入调整阶段,使企业对于再生能源需求逐渐上升。为 回应净零排放趋势,台湾政府亦积极提倡绿能,自2017年《电业法 》修法以来,逐步开放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绿电的自由交易市场。行政院环保署亦于 2021 年提出《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立法院并于今(2023)年1月三读通过更名为《气候变迁因应法》,预计未来将针对高碳排企业征收碳费。在永续减碳的压力之下,能源转型趋势在国际间及国内皆备受关注,再生能源的发展及交易成为当前热门议题。

国际净零路径及

能源转型现况

巴黎协定与COP 26促成

净零共识

温室效应及气候变迁的压力下,依循联合国气候变迁纲要公约(UNFCCC)所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纲要公 约 谈 判 委 员会」于201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第21届缔约国大会(COP 21),COP 21中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 》(Paris Agreement),取代了仅限定已开发国家41国减排责任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将减排的重要义务扩及到印度和中国,不再局限于已开发国家。

比起议定书(protocol)之性质,协定(agreement)通常是更具技术性且更具体的条文,使巴黎气候协定成为更具约束力的国际行动。此外,更订定出于2050年达到碳中和,并规定缔约国致力 于此目标,由下而上地, 所有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须提出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 ontributions;ND Cs)的承诺,以每五年为一阶段,检讨对减碳的贡献。 自此,2050 年净零排放成为国际共识。

而联合国于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了因疫情延宕一年的COP 26,是继COP 21后重要的阶段性减碳 成果检讨。此次高峰会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首次将「逐步减少化石燃料」写入官方文件中,并做出多项承诺,致力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包括200家航运业者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零碳船舶和燃料的规模化、超过百位领导人承诺 2030 年终结森林砍伐、90 个国家同意在2030 年减少甲烷排放量、20多个国家承诺不再新建燃煤电厂、11 家汽车制造商承诺于 2035 前达到主市场全销售零碳车等。

能源危机

加速再生能源投资力道

除了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减碳压力,世界亦处于能源危机中,数年的疫情加上乌俄战争 之持续,使得能源危机于去年席卷全球,冲击的广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出口国,但其对于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削减,以及欧洲对俄罗斯石油和煤炭进口的反 向制裁,全面性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并且使得全球的供应链也为之动荡,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压力之一。

这场能源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反思能源系统的困境,为使能源多样化,加上响应净零碳排目标,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尤为关键,彰显了再生能源重要性。各国纷纷针对能源转型有新兴政策的制定与推动,并提高对于能源转型的投资规模。国际能源总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今年发布的202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计算出全球再生能源投资于去年达历年以来最高纪录,约近17兆美元的金额,而全球能源的投资比例,化石燃料的投资金额对应 到再生能源的投资金额,从五年前的 1:1 成长到去年的每1美元在化石燃料对应到1.7 美元在再生能源,其中太阳光电是最大的成长来源。

【完整内容请见《会计研究月刊》2023.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