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增产输液逾百万袋 食药署:没有1家医院缺货

▲食药署长吴秀梅说明输液供应状况。(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市占7成的输液大厂「永丰化学」遭勒令停产,国内却也因此面临食盐水输液缺货危机,恐怕影响患者开刀、住院。卫福部食药署今(19)日表示,透过国内厂商增产并核准专案输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2万袋到货,也依照医院通报分配88万袋。署长吴秀梅强调,目前各医院使用端都没有缺货,主要影响是内部库存问题,预计最快10月让食盐水供应恢复平稳。

因应永丰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庄工厂因未能符合 PIC/S GMP规范而停止生产,影响大型输注液药品供应,食品药物管理署自5月初起采取各项因应作为。

吴秀梅表示,为满足临床需求,经请国内合格厂商持续增产,并核准专案输入,累积至本周,专案输入生理食盐水,以500 mL计,抵台数量将达约88万瓶/袋,其中包括本周有56.4万。

至于增产部分还需要时间,近两周已经供应24万袋。食药署并经调查临床需求,至113年6月18日中午,已陆续分配予医疗机构共174家次,合计约68万瓶/袋(国产+专案输入)。

食药署目前已将替代药品资讯公布于「西药供应资讯平台」,并建立媒合机制,医疗机构无法购得药品时,可至该平台通报,亦会安排专人联系通报机构,并媒合厂商供应,截至6月18日中午,计359间医院及诊所通报,共媒合724件。

食药署将持续调度药品供应,并呼吁医疗机构,各类大型输注液药品切勿大量或重复订购、避免浪费及使用于非临床必要的用途。

健保署长石崇良日前表示,国内增产部分已经与5家厂商谈妥,6到10月间专案制造13种生理食盐水品项,总计需求500万瓶,由于专案制造期间核价会高于平时的价格,预计需要多支出5000万元;另专案进口预计花费约2.5亿元,本次因应输液缺货,卫福部总计多支出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