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捕获近4米长缅甸蟒 「日光浴」时落网
金门捕获体长372公分、体重37公斤的野生缅甸蟒。(李金生摄)
县府农林科长钟立伟表示,将评估交由县畜试所展示教学,或交由台湾相关单位处理。 (李金生摄)
金门大幅裁减兵力后,闲置营区成为缅甸蟒的「家」。(李金生摄)
金门是台湾地区「唯一」有原生缅甸蟒出没的县市,最近天冷屡有现身野外「日光浴」的发现纪录。日前金湖镇就捕获1只体长372公分、体重37公斤的大蛇,为金门自2010年开始进行蟒蛇相关研究以来的最大个体。县府农林科已收容安置,将评估交由县畜试所展示教学,或交由台湾相关单位处理。
这只体型硕大的缅甸蟒是在金湖镇新湖渔港排水沟发现,县府农林科接到捕获的金湖消防分队通报,接手交由金门县野生动物救援暨保育协会兽医量测,确认是自2010年开始进行蟒蛇相关研究以来,体型最大的个体。
县府农林科长钟立伟表示,根据近年农委会林务局与县府相关研究及通报资料显示,金门因四季气候变化强烈,春、夏季的缅甸蟒在夜间移动,秋、冬则因气温过低,大多在白天出没,并常在花岗岩石等空旷区域「日光浴」吸收阳光热能,因此有较高的发现通报率。
近日除在新湖渔港发现的大蟒蛇外,金沙镇山后、山西等地也有捕获纪录,显示这个时候发现和抓到蟒蛇,均属正常现象。
钟立伟强调,金门受限于气候与食物量,370公分已是蟒蛇生长极限,这几年300公分以上的通报纪录数量并不多,有些民众常因恐惧,在野外发现时,还会不自觉把体积放大。
由于冬天的蟒蛇活动力极低,攻击性也相对较低,中午出来日光浴,可能就被抓走,甚至变成「补冬」的食材。但农林科提醒,由于野生蛇类常有寄生虫,且随便捕捉野生动物,有违反野生动物保育法之虞,民众若发现蟒蛇可让牠自行离开,或直接通报县府、消防单位处理。
台师大林思民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追踪与研究金门的缅甸蟒,研判金门缅甸蟒是从福建沿海过来的原生种,与台湾从越南进口的宠物蛇缅甸蟒不同,而金门也是台湾地区「唯一」有原生蟒蛇出没的县市
依据该团队长期进行的「金门地区亚洲蟒食物资源与栖地利用计划」调查研究,目前评估地区成年蟒蛇不超过120只,主要的食物以小黄腹鼠与沟鼠为主,每只5公斤的亚成蛇至少进食247只老鼠,后续1年至少可以吃进133只老鼠,是维持食物链稳定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