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香港"高考"历史科试题来了……

香港文汇报报道,去年惹出“试题风波”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5月6日开考,记者了解到卷一的四道题目,有内容涉及内地和香港经济两地关系。对于今年的出题水准,有历史教师表示,考试内容与课程宗旨相吻合,确实是在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

因应疫情精简考试内容安排,香港考评局将此次历史科考试分两份试卷。上午率先开考的卷一设置了4道历史资料题,考生四选三作答,作答时间相应地减少了15分钟。

第一题为20世纪上半叶的香港经济特色发展情况,1930年代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资料A为1910年香港永安百货公司的一幅海报,资料B是两则引文,取材自一本历史书,其中一则引文提及内地电影公司对于香港的影响

第二题聚集20世纪下半叶的内地经济发展。

资料包括1950年代天津企业挂牌仪式、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幕典礼的历史照片,连同时任深圳市市长李传芳谈及1980年代深圳快速建楼的专访内容。试题要求考生解释1950年代及1990年代社会主义在内地发展的现代化特色,推论1980年代深圳经济发展特征,以及阐述1978-2000年推动内地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因素

第三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协议有关。第四题涉及冷战时期美苏关系苏联的外交政策

至于卷二则是七选二作答,涉及1971-1997年间香港的角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日本军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历史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组织的发展;最后一题提供了三个年份,分别是1929、1945、1991年,要求考生选取一个年份,并解释其为何被视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有历史教师表示,今年的考试内容与课程宗旨相吻合,确实是在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相信考生表现亦与过往相当;也有历史教师认为,有关于香港和内地经济的题目,考查考生对于香港参与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掌握,较为正面地展现了两地关系密切

当然还有历史教师认为,题目比较多地问及特征特色、问得比较细,不像过去那么“大路”,对于考生的要求更高,可能合格容易,但想要拿高分相对困难。

去年DSE历史科的考试中,卷一的第二道历史资料题问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观点,引起极大争议。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批评,这道题目引用的资料过于片面且有引导性,考生作答根本没有讨论空间,因为当年日本侵华“只有弊没有利”,更严重伤害受到苦难国民情感和尊严。

香港考评局最终应要求取消上述试题,而负责该科的考试及评核发展部经理杨颖宇则作离职处理。

另据了解,今年4月下旬的DSE通教育科考试同样是设两份考卷,分别为卷一资料回应题,属于必答部分;以及卷二的延伸回应题,考生可三选一作答。卷一的第二题关于内地太阳能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影响,提供的资料涉及“太阳能扶贫”,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内地的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