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陈(冲)借镜以色列看两岸 抛亚伯拉罕协议
当今中华民国政府既号称对外关系良好,似可商请盟国出面斡旋两岸,折冲一纸台版亚伯拉罕协议才是,不过鉴于亚伯拉罕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共同起源的象征,两岸协议倒可比照,去异求同,改称为「孔子协议」。如果两岸领导人,真有政治智慧,其实也不必劳烦他国担任Mediator了!
陈(冲)专文如下:
Survivor nation(幸存的国家),是2023年欧洲财经媒体的封面故事,指的是75年前立国的以色列,二次战前由英国托管,成立时周遭有强烈敌意的阿拉伯国家环视,经过不计其数的大小战役,现在是公认的经济科技强国,但是各种问题依然丛生待解,前景堪忧,上周联合国还在纪念巴勒斯坦人Nakba day(灾难日),就是一例。
Accidental state(意外的国度),是2016年哈佛大学出版的一本书,讲的是1949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当时国共战争,国民政府一路败退,眼看将消失于国际社会,但却出乎意料,韩战爆发,联合国介入,台北战略地位凸显,浴火重生,虽然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却也成为全球半导体的重镇,然而地缘政治角力的硝烟依然不散。
为何将这两个地方相提并论?且看西方媒体近日的一段描述:「1948年军事专家预期(存活机率)五五波...今日富足、安定、民主,挺过多次军事威胁,克服天灾,本身没啥天然资源(除人力),经过多年却成为创新基地,也是全球化的赢家」。这段针对以色列的评语,对台湾民众而言,是否也相当眼熟?甚至有亲切之感,因为中华民国有几乎相同的经验。
中华民国的确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国际分工的大纛下,充分发挥比较利益,又擅于创新加值,已跻身全球二十大贸易国。佛里曼在The world is flat一书中,曾称许我们是「台风围绕的石块,除了创新的人力外,没有天然资源」,一次次由风灾地震中站起,命运之神眷顾,内战时势如破竹的共军,也受阻于古宁头与八二三炮战,嗣后逐步建立民主制度,更分阶段发展经济,累积出傲视世人的外汇存底。
以色列,依照1947年联合国181号分治决议,本应与巴勒斯坦分别独立,但自建国后纷争不断,世人观感是,靠着风雨生信心过日子。而中华民国在1949年前后,内战屡败失利,风雨飘摇,列强已考虑放弃支持,也一度思考联合国托管,民国39年行政院院会通过退出GATT时,竟是由驻美大使馆提出,可见情势诡异,嗣因韩战,美援到位,1960年美国艾森豪总统甚至亲访台北,情势乃幡然改易。
以色列与中华民国处境类似,最近国际媒体对以色列75周年评论的建言,台湾多可参考,但以色列有一条件是我所无,也就是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这项重大突破,是2020年9月起,由美国牵线,陆续让以色列与4个阿拉伯国家所签的和平协议(我常戏称是川普任内最大功德),提供以国相当程度的安全保障。当今中华民国政府既号称对外关系良好,似可商请盟国出面斡旋两岸,折冲一纸台版亚伯拉罕协议才是,不过鉴于亚伯拉罕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共同起源的象征,两岸协议倒可比照,去异求同,改称为「孔子协议」。如果两岸领导人,真有政治智慧,其实也不必劳烦他国担任Mediator。
当然签订「孔子协议」的同时,也应考虑美方近年常称我方是Non-NATO Ally,既然如此,彼此应有一些ally的实质关系吧,例如双重课税协议、真正对等的自由贸易协定(内容应有我方在意的基本款)、投资保障协定等,不要只弄个像安慰剂的21世纪贸易倡议,这样对国内民众也才有点交代。
什么!我是否有点异想天开?也许,但是中华民国既然被称为Accidental state,除了珍惜外,总应该有点创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