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陆抵抗制裁能力 远比俄罗斯高
但说到整体经济,中国目前离自给自足相当遥远,而且这个目标似乎永远无法实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的研究报告,中国到了2025年可能就会陷入「粮食短缺」,虽然它目前的存粮很多,但只够供应短期需求,而一旦陷入长期的粮食短缺,国家安全就会爆发最严重的问题。
想要买粮食 得确保金融安全
粮食问题乍看之下跟金融无关,但所有依赖进口的体系,都需要密切关注关键财务指标。中国之所以累积了大约3兆美元的外汇存底,就是为了因应危急时刻。它对美国这些国家输出大量商品,形成贸易顺差,借此获得一些跟进口商品同样有价值的贸易筹码。不过,虽然顺差国和逆差国彼此依赖,但在危机爆发时,顺差国通常都比较容易受伤。
这种国际之间的贸易依赖,就是经济制裁很难预先计算的地方。一旦濒临全面战争,国际制裁就不会仅限于金融,而是会扩大到整体经济。如果之后某天要制裁中国,问题不会是现在很多人在谈的人民币国际地位,而是各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撑住制裁带来的冲击,以及政治上愿不愿意做出牺牲。
当然,付款过程理论上可以跟其他经济活动完全脱钩,央行有办法用数位货币绕过中介机构,直接与使用货币的个人或企业互动。但是中国的央行数位货币并没有这种规划,而且其他国家也都没有。
另一个方法是打造一套相当于SWIFT的金融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套系统理论上不仅能够避开制裁,还能加速延迟已久的人民币「国际化」大业。可惜的是,CIPS这种银行之间的通讯系统要真正能产生力量,人民币的影响力就得大到让国际银行必须在乎中国的金融监理方式。但CIPS在2021年全年的交易额只有12.68兆美元,这个数字SWIFT短短几天就能累积出来了。
这种方法之所以至今都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无论哪个国家,凡是想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角色,都得像美国那样背负巨额赤字。而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都记得其他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出现大量挤兑的教训,所以它为了防止人民币陷入这种困境,一直都不愿意公开资本帐。
世事复杂,结果难料
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跟世界直接对抗,所以有很多因素都无法准确预测。但我们依然可以确定,万一走到这一步,各国一定会根据中国的经济实力,决定是否愿意祭出制裁。这次的俄罗斯事件就证明了两者的关系:俄国的GDP大概跟佛罗里达州差不多,所以制裁难度不高;中国的GDP比它庞大非常多,所以更难判断,不过即使如此,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是不足以挑战整个世界。
中国也有它的问题,它的规模太大,改弦易辙并不容易,国内的各种巨大需求,会让所有轻率的举动都一次牵动十几亿人。它必须思考在危机发生时,到底能不能成功动用外汇存底,也得思考万一自己猜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无论如何,美国一定会用粮食问题来威胁中国,而且威胁的效果相当大。这表示当下的世界还是延续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规则:光靠军队是拿不下领土的。
(本文译者为刘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