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是天赋,退一步是沉迷

↓ 点击预约开启周际洞见↓

曾看到过一句话:We become what we do.

一直在想汉语应该怎么表述,最终觉得还是译为这样比较贴切:

「吾之为,乃吾之所为也。」

我自己深有感触。小时候读科普书的时候读到过一个知识点:情绪会影响表情,而表情也会影响情绪。

大概意思是,即使内心此刻毫无生机,你若是强颜欢笑,内心会有一定概率开始洒满阳光。

很多人分不清「特长」与「爱好」的区别,因为「所热爱之事」大概率会成为「所擅长之事」,反之亦然。

我始终认为,人的天赋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

小孩子就像干燥的海绵,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所不爱——抓起画笔涂鸦的冲动、伴随音乐扭屁股的冲动、听到任何语言都会咿咿呀呀地模仿的冲动——根本没有选择上的纠结,也不需要进行职业性格评测、命理运数推演。

恰巧被斑斓的世界引起注意而拿起画笔的孩子,与恰巧被门德尔松的某个俏皮乐章吸引而坐在钢琴前的孩子,多年后却注定会忘记那些瞬间的「冲动」,转而归因于自己的某种「美术天分」或「音乐天赋」。

而后的故事想必你也经历过——各种各样本无尊卑贵贱的「特长」,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打了标签、排了座次、分了三六九等:

高大上的「特长」如数据分析、商业策划、经济分析,需要靠笔挺的定制西装与 CBD 窗明几净的高级办公室来为自己食物链顶端的王座正名;

被称为「匠人精神」的做精致手工活的特长,需要靠刻意清贫来维系,否则便会被指责「失去初心」;

教书育人、圣手医术、精耕细作的特长,则需要自我牺牲、感动中国,若要有半点逐利之心,则命途自此多舛;

艺术设计、音乐舞蹈、表演戏剧的特长,则需要在离经叛道与谨言慎行间小心地走平衡木,失去重心的「人民艺术家」距离「戏子误国」的骂名只有一条官媒微博的距离。

那些有趣而无用的事情,被成堆地扫进了成年人被称为「爱好」的奢侈品储物间——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人偷偷地打开那储藏间——做个刺绣、拼个乐高、照顾多肉与仙人掌、带上耳机搓个碟。

这些世俗意义上三六九等的划分,都是虚幻的妄念。

人类历史浩瀚数千年,最没价值的就是某个短暂时代对各种人类专长的褒贬之辞——流沙般的价值观,毋立巨木。

吾辈之为,乃吾辈之所为也。

We become what we do.

你心底最渴望的、最原始的冲动,就是你将成为的样子,也是我眼中最独一无二的灵魂。

「热爱」可以是成就你的「天赋」,也可以让你滑入「沉迷」的深渊。

Andrew Huberman 教授有一组关于「上瘾/沉迷」与「热爱/美好生活」的精妙绝伦的定义。简而言之:

「沉迷」的本质是:使我们快乐之事物的范围,渐进式缩小;

「热爱」的本质是:使我们快乐之事物的范围,渐进式扩大。

这组非正式定义的角度过于犀利,使我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自己的整个人生历程。

如果我们把「使我们快乐的事物的范围是扩大还是缩小」想象成一把铡刀,便能轻而易举地铡断很多看似相似的事物:

当我刷短视频时,我的快乐来自于「对下一条趣味信息的期待被满足」,除了简单重复拇指上划这一动作,我并不想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我不愿意跟其他人讨论更深刻的问题,我不愿意去享受夏日街头的惬意,我也不愿意写下自己的思考分享于人;

当我刷一部让我感到震撼的电视剧(比如神秘博士)时,相反地,我会迫不及待地打通所有感官——从剧中嗅出认识论的问题时我会在 reddit 上找网友的神评,我愿意与同为博士迷的朋友们争论第十任博士的道德瑕疵与他临终前那充满矛盾张力的悲情自白,我愿意兴致满满地了解一切与剧情相关的文学、哲学、历史洞见。

而这把铡刀的两侧分别是:

刷短视频让我的快乐缩小到刷短视频本身——我沉迷其间,对诸事索然无味,终于无尽的空虚;

刷经典英剧让我的快乐扩张到一切关于宇宙与星空的议题——我热爱物理与诗歌,终于无限的充盈。

同样的,这把铡刀也能斩断「刷微博 VS 看智库」、「看朋友圈推文 VS 读论文」、「穿越爽文 VS 经典文学」、「赌博 VS 创业」、「成功学演讲 VS Ted Talk」之间曾经说不清道不明的那道界限。

然而,上面的话还是过于武断。还有两个可以更深入的想法:

一者,事物是复杂的,通常同时具备令人成瘾性和热爱性。

一部《权力的游戏》,有人将它看做是逃避工作与烦恼的爆米花剧,沉迷于演员的盛世美颜、炸裂的视觉效果、紧凑而不敢呼吸的剧情;有人则将它看做是狼族复仇故事背后的正义观、狮族弄权背后的中世纪政治结构、龙族史诗级再征服故事背后的人性两面。

一个《王者荣耀》手游,有人将它看做是「打发时间」与「通过在游戏中的操作获得赞许以弥补现实中透明人的失落」;有人则会认真琢磨其多级联赛、周边文创、消费端陪玩需求、传播形式、品牌模型,最终将这件令全国家长闻风丧胆的精神毒品变成拓展视野而值得一生热爱的事业。

故而,我自己也很厌恶居高临下地、用一副高等人类的虚伪嘴脸批判短视频、微博、朋友圈推文、爽文圈等烟火气市井感十足的文化现象——这把铡刀终究斩在了「作为原始欲望被轻易满足的沉迷」与「作为后天成就被艰难达成的热爱」之间。

二者,人类终究是被各种激素所操纵的生物。

「沉迷」的神经学原理是「作为满足欲望的快感奖励」的多巴胺分泌,「热爱」的神经学原理则是「作为达成成就的充盈感奖励」的内啡肽分泌。

沉迷能让人在多巴胺刺激的亢奋中起步爆发,而真正开始体验美好生活,终究是要靠在内啡肽的滋润下,与困难和挑战长期平和而充盈地共存。

故而,人类文明的本质,似乎就是从激素的奴役下解放,发现它们的黑暗秘密,用各种俗称为「经典作品」、「良好习惯」、「高雅品味」、「珍贵品质」之类一点都不好玩、必须经过历练才能艰难获取的东西作为武器,才能最终反向征服那些远古遗传下来的激素奴隶主。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本文整理自|船长惊奇短信

编辑 排版|雅婷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