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孩子玩“烟卡”?先禁烟吧!别总想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

继“萝卜刀”之后,一种名为“烟牌”的东西又在小学生中流行开来。孩子们翻垃圾桶,到大排档收集,甚至高价购买。

什么是烟牌呢?“烟牌”,就是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然后,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进行“决斗”,卡片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孩子们对自己发明的游戏充满热情,但不少家长却忧心忡忡,有家长反映,有孩子为了玩烟牌游戏,将早餐钱、零用钱省下来去学校周边的店铺或是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烟牌,甚至还有孩子去垃圾桶里翻找、找陌生人索要。

多数家长担忧,玩烟牌游戏带有赌博色彩,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刺激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有的学校和教育部门直接发文禁止学生打烟牌。

三亚市教育局发布《防止学生沉迷“烟牌”游戏重要提示》称,“拍烟牌”游戏成瘾存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的风险隐患。请家长配合学校禁止“烟牌”进校园,校方一旦发现学生带“烟牌”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拍烟牌”游戏,可立即制止并当场没收“烟牌”。

湖南多所学校也发布“禁令”,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合力制止学生玩“烟牌”,让他们能深刻认识到危害性。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些人那么轻易就给一个游戏扣个帽子说它存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的风险隐患。

我看了一下相关的视频解释,发现,打烟牌说白了不就是我们90后包括70、80后小时候常玩的“拍洋画”和“摔宝”游戏的结合吗?只不过我们拍洋画拍的是画着各种连环画的小卡片,而现在的孩子们拍的是烟盒。而我们摔宝的那个宝就是用烟盒叠的啊。

那时候也没有人禁止玩“拍洋画”“摔宝”,那么70、80、90后难道被这个游戏荼毒到危害社会、生活不能自理了吗?

说到家长的担心,无非就是家长怕制作烟牌的烟盒会诱导孩子们走上抽烟的道路。

也许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就举我自己的例子好了,我小的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烟盒!收集各种各样的烟盒。为了找到一个稀有的烟盒,我小的时候走路不抬头,各种翻垃圾桶,等我找到一张稀有的烟盒的时候我就开心的不得了。但是,我直到现在我都不抽烟不喝酒。我闻到烟味我都想吐。因为从小我爸就说那玩意儿有害健康。

所以说,接触烟盒和抽烟之间有什么强关联吗?我这里是打一个问号的。

相反,我知道的很多孩子之所以抽烟是因为,要不就是他的家长长辈就抽烟,要不就是他周围的朋友教他抽烟,要不就是他看电视觉得抽烟挺酷所以就去抽烟。我没听说过小孩子因为喜欢烟盒所以就去抽烟的。

也就是说,能诱惑一个人去抽烟的更多的是周围人行为上的影响。所以如果害怕孩子抽烟,我们应该让成年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自觉一点,认识到抽烟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说你把和烟盒相关的游戏给禁了就能阻止孩子抽烟了。这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做法。

还有就是,三亚市发布的《防止学生沉迷“烟牌”游戏重要提示》称,“拍烟牌”游戏成瘾存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的风险隐患。

我脑海中的画面就是,一群抽着烟爆着粗口的成年人指责一款游戏危害孩子身心健康。这不是挺滑稽的吗?

关于抽烟的不良价值导向我们刚才已经讲过,我就请问,一个游戏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吗?恰恰相反,游戏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啊!

集体游戏,让孩子们有了社交,有了对规则的敬畏,对诚信的尊重和对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些都是比知识更可贵的学习。游戏创造的参与感对于儿童的意义,远胜于形式空洞的说教,可以激活孩子们的创造力。

英国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先生说,“记住童年,去玩耍去梦想去创作”。

游戏不只是游戏,也是童年的象征。如果在童年时连正常的游戏都没法玩,成天陷于课业负担之中连喘息之机都没有,那么孩子们又如何提升创造力,又如何学会与小伙伴们相处呢?

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该不该禁止游戏的问题,而是现如今的孩子们能玩的游戏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小的时候玩的丢沙包、斗鸡、刀子占地盘……现在好像很少能看到孩子们再去完了。

原因就是因为,很多学校和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安全风险,所以美其名曰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于是就把学生尽量圈在教室里面,让他们学习。

事实上,由于缺少游戏的“滋润”,缺少了伙伴们的合作,一些孩子变得孤僻,一些孩子偷偷玩耍甚至沉溺电子游戏,从而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

也许多少年之后,这代孩子回忆起自己童年都有什么好玩的游戏的时候,他们只能说出一些电子游戏。这样的童年该有多么的空洞啊。

在一片“允许与禁止”的讨论声中,湖南浏阳市道吾小学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学校没有简单地站在哪一方,而是发动小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是否打烟牌”的大讨论,通过主题班会和辩论赛,鼓励孩子们说出各自的看法。

校长陈利莎先是写了一封公开信,将自己对游戏的观察和体会分享给家长,同时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让家长在回执中陈述担忧和顾虑。

陈利莎说,“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专注、快乐和投入,是我们在课堂教育中很难达到的结果。而且有些孩子,那些攻击性的力量,也可以在游戏中得到释放。”

通过三方互动,让孩子明白游戏的利弊和取舍的标准,得到关于规则、情感、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教育。学校和家长们也能通过这种开诚布公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后续呢,校长陈利莎就发现很多孩子用树叶替代烟牌,开启了新的玩法。

教育就是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了解孩子们的渴望和需求。不能总是站在大人们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角度粗暴地干涉一禁了之。

禁止一款游戏很容易。只要大人们嘴上说一句“我是为你好”就可以了。可是,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童年是很难的,这需要大人们放下偏见,俯下身子,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仔细观察孩子们的需求。这需要的是成年人用温柔的态度来对待,需要用心去体会。

可问题就是,有多少成年人能学会这一点呢?

本期推荐书籍:《温尼科特的语言》——简·艾布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