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飘四海,“宋代广州公使酒库与中国酒文化”在南越王博物院开幕
9月14日,“酒香飘四海——宋代广州公使酒库与中国酒文化”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306件(套)展品,以考古出土的酿酒、贮酒、分酒和饮酒器具等文物展品为主,年代跨度大且展品类型丰富。
展览以“公库酒熟”“瓮中日月”“杯中乾坤”“佳酿名酒”“丝路酒香”和“汲古酿新”等六个章节多角度展示了我国古代酿酒的悠久历史,阐释了绚烂多彩的酒文化。
公库酒熟,海上丝绸之路酒香远扬
“水是酒的灵魂。广州古城刚好位于云山珠水间,所以才能酿出飘香万里的公使美酒来款待我们的八方宾客。”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介绍,展览第一部分“公库酒熟”以宋代广州公使酒库的发现和研究为切入点,讲述了广州酒器、名酒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解密了“丝路酒香”的运输之谜。
2000~2009年,南越国宫署遗址西北部发现了宋代广州公使酒库建筑基址,出土的墨书“公使”款青白瓷碗、戳印“酒墱”“清香”“真珠红”“百花春”等酒相关铭款的酱釉罐,实证其为“公使酒库”。
“公使酒库就相当于古代的政府接待办,北宋时期其作用包括设宴款待往来蕃汉商人。”李灶新介绍,在“南海1号”沉船第9、10号船舱中,也出土一批酱釉罐,其中部分大罐肩部戳印“酒墱”“玉液春”“吴字号”“梁宅”及各类花果纹等款识,这些广州生产的公使酒和私酒应为“南海Ⅰ号”停靠广州港期间由地方官府馈赠或贸易所得。
与“南海1号”酱釉罐形制相同的罐子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公使酒库和广州城市考古,以及佛山南海奇石窑、文头岭窑中均有发现,经考古研究确认这些酒罐是当时广州官方或私人酿酒作坊在南海窑所订制的。
“公使酒和私酒佳酿随同‘南海I号’等商船销往海外。由此可见,宋代岭南地区盛产美酒,这些产品既受本地士绅、民众的欢迎,也是古代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美酒飘香之路。”李灶新说。
新展“启封”,跨越时间“品尝”千古佳酿
中国酿酒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已掌握制曲酿酒之法,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此次展览中,南越文王墓铜钫、长沙马王堆汉墓漆耳杯、长沙铜官窑诗文执壶、西村窑凤首壶、“南海I号”酱釉四耳罐、龙泉窑瓷罐、雷州窑诗文罐、石湾窑青釉陶梅瓶等诸多考古遗址、著名窑口的酒器齐聚一堂,观众得以一次性尽览酒文化和酒文物。
“瓮中日月”介绍了酿酒的发展过程,中国酒的酿造工艺源远流长,独具民族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杯中乾坤”重点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在华夏酒礼的熏陶下,诗酒相伴形成了古代独特的风景线,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多诗酒相伴,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
存在于各地的“佳酿名酒”以色、香、味呈现了酒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戳印于酒器、封泥或书写在包装等材料之上的酒名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我们可以感受古人通过文字传递的酒文化,跨越时间“品尝”千古佳酿。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酒名的文物,是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和酒业繁盛的重要实物见证。
全新升级改造,续写海丝故事新篇
据介绍,为更好呈现本次展览特色和精美文物,展览开幕前南越王博物院对三楼临展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展厅升级改造工程,展厅面积已由原来的约600平方米扩展为1000平方米。
作为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展览,“酒香飘四海——宋代广州公使酒库与中国酒文化”在展陈方式和互动体验有所创新,切实提升了公众的观展体验。
展览还将展陈区与互动区充分融合。最后章节“汲古酿新”将名酒品类、酿造工艺进行了展示,并辅以丰富的嗅觉体验,让观众得以亲身感受层次丰富的酒香。
活动区还设置了文创专区,身着古装的“店小二”现身“小酒坊”,为来往客人介绍中国酒文化和展览主题文创,以实体情景将文化创意融入展览空间中。据悉,展览将从2024年9月14日展至12月22日。
文|记者 文艺 通讯员 南越王宣图|记者 何文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