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啃老啟示錄】及早預防 別當兒孫提款機

专家认为啃老不只是一个家庭内的事,改变也不是个人的责任,需要国家系统的支援。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记者曾吉松/摄影

啃老族要如何预防?除了家庭从小应给予理财教育、鼓励孩子自立,并给予探索和犯错的空间外,整个社会应该更正视青少年的茧居与拒学问题。

在日本经验里,茧居拒学者因为在第一时间未得到适切的资源及协助,年纪大之后更难踏出家门。二○二二年,日本有一百四十六万个茧居族,其中超过一半年纪大于四十五岁,当初那些拒学、茧居的孩子长大了,一直没有离家,变成中老年人,在日本形成「八○五○」的社会问题,亦即,八十岁老父母还要照顾五十岁的中年儿女。

家有啃老儿 父母长期焦虑

台湾没有相关数据,但是在实务现场都有类似观察。

钰玺诊所副院长、振兴医院精神科特约医师蔡佳芬发现,近年因为子女啃老来看诊的病人变多。这些人自己没有精神疾病,却长时间焦虑失眠,聊过之后才知道,病人有个啃老儿,其实困扰已久,因孩子不愿就诊,都未求助,或是有求助但是未被解决,所以一直搁着,随着自己的老化,对此情况的担忧加深了。

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秘书长张淑卿也指出,老盟在处理劳保、中高龄就业、困难长照个案,以及独居老人议题时,都在现场看见相同的现象。但是台湾不像日本,有协助茧居或啃老的机构,而是分散在各单位,例如涉及高龄照顾议题时,就会用到家庭照顾据点的资源,有经济冲突时,或许能启动社安网的脆弱家庭协助,但如果没有照顾议题,需要的是情绪支持或是其他,就帮不上忙。

受暴力对待 一定要懂求助

张淑卿呼吁,啃老不是一个家庭内的事,深受社会价值影响,改变也不是个人的责任,需要国家系统的支援。目前的困难是,国内对此没有相关统计,很难清楚掌握问题全貌及严重性,更遑论思考对策。她呼吁社政系统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无论是茧居,或是啃老,成因都非常多元,样态也各异,处理时的大原则是,不要独自面对。蔡佳芬鼓励觉得有困难的父母,虽然孩子拒绝出门,但父母可以先跟心理师或精神科医师讨论,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尤其是孩子已经出现伤人与自伤行为的,更应该要求助。

也可以向里长求助,该报警就报警,留下通报纪录,让社会网络各种资源进来,当意外发生时,才有机会救到老父母,搞不好就改变了整个局面。

她看到许多老父母就算被孩子打也不敢讲,觉得丢脸,亲如手足、挚友都不知道。她提醒,孩子的异常有时也是求救讯号,表示他无法控制自己了,如果报警得以强制治疗,让他因此有机会去看医生,或许会是改变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