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并购业务?华西股份联手国资出资4亿 一村资本股权或将重构

《科创板日报》4月9日讯(记者 敖瑾) 华西股份8日发布公告,将通过参与设立合伙企业的方式,参与对一村资本的部分股权收购。

根据公告,华西股份与无锡国联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联产投”),以及无锡云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商创投”),共同投资设立无锡锡创联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合伙企业的总认缴出资额为4亿元,出资比例方面,华西股份、国联产投及云商创投分别为50%、49%以及1%。公告未披露具体的股权收购数量。

华西股份在公告中称,本次投资有利于利用投资机构的专业资源及投资管理优势,优化公司投资结构,提升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一村资本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参与方的积极参与,是看好一村资本未来的长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一村资本成立于2015年,关注并购及产业投资,主要并购案例包括联合收购意大利肿瘤医药研发机构NMS集团,牵头对光通信技术供应商索尔思光电进行了跨境并购等。

一村资本股权结构再调整

9日上午,《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华西股份董秘办获悉,华西股份对一村资本的收购决策,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维持一村资本股权结构的稳定性,“有部分股东要退出,公司为了保持一村资本股权结构的稳定,就通过成立合伙企业的方式,把这部分股权进行回购。”

工商信息显示,一村资本目前的控股股东为国联产投,后者持股比例为41.9%;华西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0.9%。其他股东还包括:安徽交投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10.3%)、无锡惠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4%)、青岛联储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8%)以及无锡致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6%)。

此前,华西股份曾在2020年,作价超10.56亿元,向国联产投及上述无锡致久转让一村资本股权,合计涉及超过36.431%的股份。彼时,华西股份表示,该交易预计给公司带来亏损约2.6亿元。

一村资本董事长汤维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该轮股东结构的变动,其表示,“得益于国有资本的战略加持,如今一村有了更强的背书,股东中有9成为国资背景。同时,一村资本拥有稳健的净资产,使得底盘更稳。”

工商信息显示,一村资本大股东国联产投,由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向上股权穿透,其背后为无锡市国资委。

从目前公告显示的无锡锡创联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看,本轮股权收购完成后,华西股份及国联产投对一村资本的持股情况,将维持与当前接近的水平。

一村资本的成立,源自于华西股份寻找业务增长点的尝试。2015年,华西股份开始战略转型,在原有化纤产业基础上,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开展并购投资业务,先后成立了一村资本、一村投资以及一村资产等金融平台。

最新公告显示,一村资本截至2023年三季度的资产总额为52.5亿元,归母净利为1.1亿元。

市场对并购投资长期看好

有接近一村资本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一级市场面临IPO退出困难问题,市场对并购关注度提高,而一村资本一直以并购为主业,或是这次股东做出收购决定的重要考量点。“这次收购,短期内对一村资本的运营直接影响有限,向外界传达的更多还是股东对一村资本并购投资业务看好这一有利信息。”

资料显示,一村资本的核心逻辑是构筑专注于并购的投资平台,在近三年,其进入了以“并购+产业投资”双轮驱动的阶段。截至目前,一村资本共主导并购交易十余起,包括帮助世纪华通完成了对点点互动和盛大游戏的收购,联合收购了意大利抗肿瘤领域医药研发机构NMS集团,以及牵头对光通信技术供应商索尔思光电进行了跨境并购等。

财联社创投通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一村资本共管理77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约260亿元;累计投资事件122个,涉及企业数107家,其中已上市数量20家。一村资本投资项目集中在半导体、信息化服务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其近期出资的项目,包括核酸疫苗新药研发商诺未生物、车载图像处理芯片研发商明琪紫芯、大数据服务商海致科技、电力能源市场云平台汇电云联等。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包括华西股份在内的股东都有相应的生态圈、产业圈,“股东可以为一村资本提供长期支持,包括引入企业资源、对接地方招商等。”

上述华西股份董秘办人士则表示,公司在一村资本有董事席位,会参与一村资本的重大投资决策。

汤维清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当前的市场而言,并购正在酝酿着更大的机会。“一方面,国内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并购整合的阶段,尤其是高端制造产业。我们坚信,并购整合会逐步成为市场的共识。另一方面,企业家正面临传承和交接的问题。过去,企业家更乐于让孩子接班,但现在这一想法开始转变,更多的“创一代”开始拓展思维,聘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或探索并购的可能。”

对于一村资本的并购策略,其表示,未来将深入与产业的协同合作,并探索多元化策略,具体来说,通过股权小比例早期介入,后续不断加码,最终与产业方一同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