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學倫與學魂:在哪裡?
捍卫学伦,唤醒学魂,找回良心。 图/张俊哲
张俊哲
每当学术伦理(学伦)事件发生,媒体总聚焦在论文是否涉及抄袭或造假。事实上,借由比对软体与专家鉴定,真伪昭然若揭。然而,大众反而较少关注:为何会有学伦问题?为何本应纯净的学术圈,会变得乌烟瘴气?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利益」。当审查和奖励机制偏离了公义,就会劣币逐良币,学术的灵魂(学魂)也将荡然无存。许多国家为了提升研究,以奖金或加薪来鼓励发表质量兼具的期刊论文。虽立意甚佳,然而当主要目标沦为单位绩效或个人收入时,手段就会变质。这犹如为了夺金而服用禁药,胜之不武。
按常规,学术论文投稿后,须经出版社初审,再交由同侪专家审查。主编综合专家意见后,决定接受或退稿。通常学者须依审查意见谨慎修改,否则再审时难逃退稿厄运。因此,一篇学术稿件的出版,绝非易事。
不幸的是,在恩威并施的压力下,「掠夺性期刊」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重创全球学伦,台湾也未能幸免。这些期刊标榜「速审速决」,实则以收取高额的出版费为目的。简而言之,只要刷了卡,就会照章全登,审查仅徒具形式。不少人虽被不肖出版社掠夺金钱,却也因此快速升等、获奖,且仍有可观的净利。因此,数据造假频传,并不令人意外。
早年我曾审过数篇稿件,其数据紊乱、逻辑松散,充分符合退稿要件。然而,这些稿件在审后不久,竟还公然问世!后来,我才知道该出版社已被公认为掠夺期刊的大盘。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学术机构已采取「不鼓励」、「不叙奖」的措施,劝学者自律,远离这些期刊,以遏止不良学风。这种不同流合污的学术风骨,令人敬佩!
然而,不少学府仍声称深陷两难。他们总以避免兴讼为由,将掠夺期刊纳入叙奖行列。这些期刊也深谙供需之道,以类似炒股手段来提升排名,导致学风恶性循环。我理解兴讼的困扰,也听过一些学者辩称其稿件曾被掠夺性期刊严审。若所述属实,亦仅为个案。若因不明期刊属性而误投,尚可谅解;但若明知其掠夺本貌,仍续投不止,则其心可议。
最令人心痛的,莫过目睹拒投掠夺期刊的师生,长期要面临升等不顺、毕业困难的窘境。他们沦为「牺牲者」的同时,还要眼睁睁地看着「投机者」成为奖项的「掠夺者」。这些惨况正大规模地蔓延,却尚无明确规范或补救措施。换言之,明知掠夺期刊正在吞噬着学者们的汗水与泪水,但法律并未明令禁投。说到底,要止掠息虐、预防学术溃堤,唯有「良心」二字。此共识,应是学伦与学魂的终极归宿。(作者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