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錢坑藏在帳單裡

日前在纽约一家小农超市购物,返回住处后发现帐单上多出一项自己并未购买的黄龙果,彼时超市已经打烊,只好暂时放下。

隔日一早,前往超市柜台说明缘由后,柜员二话不说,直接问「现金或信用卡」?于是将手机行动支付临机一靠,就顺利完成退款作业。既来之,则安之,在超市顺手又采买一些物品,深深体会做生意「和气生财」的奥妙。

如今,愈来愈多的帐单数位化,消费者往往连消费明细都没瞧一眼就结帐。若事后也没核对,错误的品项、单价及数量,可能就让钱财白白被坑了。况且一旦发现有误,退货退款的程序有时易如反掌,有时却也难如登天。

近日读到一则国外报导,有人在英国连锁超市网站采买,由于购物平台的电脑系统出包,使得两颗合计五毛的莱姆柠檬,居然计价约四百英镑。她上网申请退款,却收到系统的罐头回复「您的不满意让我们深表遗憾,但我们无法核准您的退款。」后来,历经数小时的通话后,店家才同意在两天内退款。这起「莱姆门」事件原因未明,推测可能肇因于系统内部的订价系统出包,使得莱姆的价格被其他编码冲突的物件价格所覆盖。

这段期间,还有其他购物者也因捡货者在打包网路订单时,输入错误代码,使得一颗两毛五的莱姆,变成了天价费用。更惨的是,他的银行帐户因而透支,可说是雪上加霜。另有一名受害者表示,线上购物系统误列她订购数百公斤的莱姆,使得她被收取几百英镑的费用。她事先已注意到这项错误,并给客服打电话,确认银行只批准原价的小额费用,但最后还是被大额扣款,只得事后申诉,耐心等待退款。

退款程序百百款,人人或许都曾有过难忘的交手经验吧。不知大家收到信用卡帐单时,是否会仔细核对呢?笔者以往总是瞄了一眼就翻页,相当粗线条。有次,闲来无事端详一下帐单,发现出国期间的开销明细上,怎会冒出一笔近千美元的不明消费。查询该扣款店家的网站,发现竟是一家空壳旅游公司。

虽然该款项在一个多月前已被信用卡银行收取,但经举证反映后,很幸运在几星期后就顺利拿到退款。后来得知当时度假旅店的订房系统遭骇客侵入,所有住客的信用卡资料都外流,导致这起盗刷事件。

还有一次,同一笔餐饮消费竟被扣款两次,向信用卡银行反映后,告知必须透过店家刷退。赶紧抽空过去店家反映,进门后没跟柜台先生啰嗦,直接请他找店长来。待告知情况后,店长说他必须请示,只见他转头向刚刚那位柜台先生请教,这才知道柜台先生是该地区店家的上级督导。

督导说:「我们不仅要刷退,而且还要补偿客人一份等值餐饮。」没想到自己因祸得福,也从这家餐厅的过路客变成老顾客,再次见证做生意「和气生财」的奥妙。(作者为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