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時代的作家
一月底时,善科教育基金会举办科技人文沙龙,邀请我担任主持人,主题为「科技与创作底蕴的思辨:当达文西与大仲马遇到AI」,讨论生成式AI相关议题。会后有一位外文系的教授问我,未来文学科系的学生,工作是否会被AI取代。有一点我几乎可以确定,一般性的语言翻译工作,大概会被AI取代。大型语言模型(LLM)经过微调,或检索增强生成(RAG),甚至可达到接近于信、达、雅水准的翻译。
文学创作(包括专业翻译)的领域也肯定会被压缩。至于压缩的程度会取决于作家本身如何转型。针对一个领域的AI应用,可能是自动化(Automation),也可能是扩增化(Augmentation)。AI的应用若能自动化,就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语言的一般性翻译是一个例子。
AI若是扩增化的应用,则人类的价值会被提升。在专业文学创作领域,人类和AI的关系会更像编辑与作家的关系。今日的作家若能提升自己善用AI的能力,则能扩增自己的文创功力。
我曾在一篇文章提到,伟大的编辑是作家的推手。例如一九一七年编辑柏金斯(Maxwell Evarts Perkins;1884-1947)买下一位年轻人的第一部作品版权。透过数次的修改润稿后在一九二○年出版,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费兹杰罗(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一炮而红。一九二五年柏金斯对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进行重大编辑,被认为是该书持久成功重要关键。一九二五年,费兹杰罗介绍一位刚入文坛的穷作家给柏金斯。在柏金斯发掘琢磨下,穷作家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了小说《春日洪流》(The Torrents of Spring)。这位作家是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今日一位原创性的作家若能产生《大亨小传》或《春日洪流》的原稿,再加上这位作家若能咏颂(Prompt)出像柏金斯的AI编辑,那么其文学创作自然因AI的扩增而更上一层楼。
如果一位作家的编辑能力强过原创,那么上述人与AI的角色也可以互换。例如编辑利希(Gordon Lish;b.1934)往往采取激进手段,彻底改变作家的作品,使其品质脱胎换骨。他以大刀阔斧的手法,对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 一九八一年的短篇小说集进行了一半以上的删节,然后自行修饰,添加细节。结果这本书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一。利希的编辑修改帮助定义了卡佛所谓的极简风格,而卡佛对利希的影响则是爱恨交加。
如果卡佛的角色由AI扮演,不会有爱恨交加的戏码上演。今日文学科系的学生若能努力学习利希的能力,将利用AI咏颂出的文章,加以编辑修改,点铁成金,亦足以扬名立万。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成式AI如ChatGPT或许会拼凑现有文章给您,造成原创性不足的抄袭窘境。
然而如果AI产生的原创文章比一位作家的创作更好,而AI的编辑修改能力又比这位作家强,那么这位作家会被AI的自动化取代。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人类的文学创作之路的难度会更高,过程也会更加刺激。如何教导能利用AI来扩增自己能力的学生,老师的教导真正是任重道远啊。(作者为前科技部代理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