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之三:成大吴敏求 逻辑是最好的武器 培养解决问题的个性
(天下文化)
或许命中注定他要走上半导体这条路,大学联考时,数学的测验时间是一百二十分钟,最快六十分钟后才可以交卷,他三十分钟就写完数学,写完后没事做,又不能交卷,只好再把题目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结果有一题二十五分的计算题,他看了看自己的答案,想到上一届考题,有一题答案是无解,于是他就把原先答对的答案改成无解。结果,他的大学联考数学成绩本来可以拿满分,因此少了二十五分。
巧合的是,当时他一心想念数学系,所以选填大学科系时,只填了十九个志愿,第一志愿是台大数学系,第二志愿是清华数学系,第六志愿则是成大电机系。因为二十五分之差,他跟清华数学系差了两分,结果被分发到第六志愿的成大电机系。吴敏求笑说:「就这么糊里糊涂考上了成大电机系。」
如今回想,当年考数学时,他如果写完就直接趴在桌上休息,不去检查考卷,就能考上台大数学系,人生从此也就走上不一样的道路。后来他进入成大电机系,对半导体的世界产生兴趣,庆幸老天安排他走上这条路,因为后来他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念数学的料,虽然他高中数学成绩优异,但很会算数,不代表数学好。他表示自己缺乏对四维空间的想像,如果念了数学系,充其量只是好的数学老师而已。
当时他担任体育干事,常带着大家一起练习,为了提高大家练习的意愿,每次练完跑,他就会将系上提供的鸡蛋,发给每人一颗,补充大家的营养,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鸡蛋的吸引力颇大。他尤其喜欢难度高的运动,他说:「我这个人天生喜欢找困难的事做,因为困难的事情参加的人少,机会比较多。」
大学四年,吴敏求只要求自己在几个感兴趣的科目上拿高分,其他科目,通过就好。
其中大三才开始的半导体课,老师吴添寿不仅教学活泼,对学生也有问必答,他这才领悟到,相较于重视理论的数学系,追求创新的电机系更适合他的个性,于是那时就决定半导体是他未来要走的路。
当时,半导体在台湾还是很新的概念,就连授课老师也是一面读,一面教学生,吴敏求说:「台湾最早开始教半导体就是我们那个时代,我从那时候开始才对半导体感兴趣,这一生选了半导体就没有改变。」
大学时,运动之外,吴敏求也喜欢动脑的静态活动,他大三开始学桥牌,一路玩到研究所一年级,研二时,甚至已经成为桥牌校队,代表学校打进大专杯,后来还在大专杯桥艺锦标赛六十六个参赛队伍中,拿到第六名佳绩,这个嗜好也成为他一生的兴趣。
赴美念书后,一直到创业的前十年,因为课业与工作忙碌,他没有再打过桥牌。但二○○○年,他担任台湾桥艺协会理事长,重拾打桥牌乐趣;二○○四年,还曾带队到北京参赛,最后竟然打败对岸的棋圣聂卫平,拿下冠军。吴敏求很清楚自己是比赛型的选手,拥有过人的爆发力,挑战愈大,难度愈高,反而会激起他非赢不可的决心。
吴敏求的大学生活虽然体育活动多采多姿,但他表示,自己不是擅长社交的人,运动通常参加完就离开,很少跟人互动,但也养成他善于观察人的个性。
他说现在回头来看大学四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他会选择念物理系,研究所再念电机。因为他知道大学其实在学基本原理;基本的原理通了以后,做任何工程都很容易。尤其,对他们这种学工程的人而言,大学若没接受基本物理的训练,对很多事情只知计算,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就产生了。
当时台湾理工科系的学生着重在基础工程的学习,人文课程少有涉猎,大家也不认为重要。吴敏求后回成大演讲时,往往十分鼓励学弟妹多选修人文相关课程,他总以自己为例,正因为大学过度投入理工,进入社会工作后,在人文知识上摸索得比较辛苦,像心理学、理则学都是他觉得工作上也会应用到的知识。
除此之外,当时大学所修习的科目,除了专业之外,对他后来的创业帮助都不大,所以他鼓励有创业念头的学生,应该要多去修习财务相关课程,将来才能读懂财报。他也建议研习法学相关课程,因为创业必须懂基本的法律常识。理则学学的是逻辑与推理,也很重要,因为当你逻辑不通时,做事就会做不好。而很多研发工作,在他看来,基本上就是数理运算,逻辑想通了,就解得快;如果想不通,反而愈做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