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现救治伤兵 解放军「战场版」军籍牌全面试用

解放军新推出「战场版」的军人保障标识牌,不仅能进行身分辨识,还有助于在战时快速提供伤兵后勤医疗保障。(图/翻摄自中国军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解放军推出新版「军人保障标识牌」(俗称军籍牌),已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13支各类型部队展开全面试验试用,进一步检验各项战技术指标论证不同环境的应用模式、平时和战时应用的组织模式以及拓展应用功能需求。中国军媒称,这是加速与国际接轨、加快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的实际举措。

解放军报》指出,回顾世界战争史,军人身份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就在部队中开始配发。当时的身份牌只是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携带者所属部队番号及本人姓名,开创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带身份牌的先河二战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军队相继配发不同样式的军人身份识别牌。

中国方面则是在2011年推广应用军人保障卡,建立起军队人员「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新型保障模式,主要用于平时。经中央军委批准,2013年11月启动军人保障标识牌设计研制工作,推动军人保障卡向战场应用延伸,制作了集军人保障卡、电子伤票、身份标识等应用于一体的军人保障标识牌,成为解放军平战时辨别身份的重要标识。

被称为「战场版」的军人保障标识牌,主要由主牌和副牌两大类构成。主牌为金属材质,具有抗爆破冲击耐高温特性,表面蚀刻人员姓名、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蚀刻二维码支持快速光学识读,可以作为佩戴者的身份标识。

▼军人保障标识牌主牌和无源副牌。

副牌又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副牌内置射频芯片,存储人员基本属性、保障数据、指纹特征和数字证书等,支持面向个人的身份识别、供应保障等多种应用,不仅与军人保障卡保持技术体制兼容,还增加了战时电子伤票存储功能,更加强调向实战化聚焦;有源副牌含有射频芯片,以及通信、定位体征监测和其他传感模块,主要考虑腕带式佩戴方式,除具备无源副牌基本功能外,还支持定位、授时、无线通信、运动、方位心率体温、高度、气压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平战时人员佩戴使用要求。

此外,新版保障卡还可以在战时感知人员伤亡位置、时间与伤情,为制定医疗支援优先顺序、后送程序提供信息保障,并能感知战场军用物资弹药消耗数量和装备器材损害信息,为制定战斗勤务支援补给程序、装备器材调整更换与维修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保障。特殊情况下运用搜寻定位功能,还可以实现在一定战场范围内的人员搜寻,为及时发现救治伤员争取时间。

▼腕带式有源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