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风》曾置于逸仙国小的北投神社狛犬
乐风》曾置于逸仙国小的北投神社狛犬(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爱传媒乐风专栏】原文书写于2008年,该对狛犬已于2017年遭人以铁槌击毁。
台北市的逸仙国小,门口竟有镇校石狮!
一般来说,有石狮的地方多为寺庙、坟墓、官署等等,学校既非神明圣域,也不需靠威武的狮子来显示威仪,摆狮子做啥用?说是装饰嘛……好像狮子的体格又不太好,而且尾巴还怪怪的。
原来,摆在门口的并非中国寺庙的石狮,而是北投神社的狛(ㄆㄛˋ)犬,逸仙国小附近于日治时代有座北投神社,光复后神社遭拆除,镇守神社的狛犬就这么因缘际会的来到了逸仙国小,原本是摆在校园里,神社狛犬近三年来逐渐被人注意后,就移到门口来了。
狛犬的用途和中国寺庙的石狮一样,都是驱除邪魔,守护神明圣域。关于其由来有一说是日本奈良时代天平四年(西元732年),高丽献给日本圣武天皇一对产自西藏,样貌十分可爱的狗,因其由高丽进献,日本人称之为「高丽犬」。
天皇将公的命名为美王,母的为花姬,后两只狗去世后,天皇十分伤心,命雕刻师傅刻下美王与花姬的像,又因两狗身上白毛较多,以犬部右边为白字的狛(ㄆㄛˋ)作为这雕像的名称,「狛犬」一词遂产生了。
有人认为聪明的花姬和美王也许是神派来的使者,会守护天皇,于是也打造了狛犬造型的坠子,挂在天皇与皇后御帐的帷幔。到了镰仓时代,逐渐演变成神社的守护者。
石狮有公母之分,狛犬有无公母之分?学者李荣聪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所以他的研究里面不以公、母来分,而是以「阿」、「吽」区别,开口的犬称为「阿」像,闭口称为「吽」像。不过北投神社的狛犬可以分辨公与母,其摆放方式为龙边母,虎边公,李荣聪的文章里面称这种放法为「吽阿11型」,又名「舞鹤式设置法」。至于目前这样的摆法是不是原本北投神社的放法,由于没找到相关的老照片,就无法下定论了。
北投神社的狛犬为蓝色,应该不是原来的颜色,体积不大,公狛犬受损情况较严重,尾巴与耳朵都有断裂现象,母狛犬尾巴好像也有补接痕迹。尾巴上翘成笋状,是狛犬一大特征。
另外辨别狛犬也可以看身上的漩涡状图形,有人说那是神社的标志,乐风于此较无研究,待资料搜集够多再行求证,北投神社狛犬身上的漩涡有五「瓣」,台湾神社(现圆山大饭店)有六「瓣」,不晓得是否与神社等级有关。
最后来看看狛犬的「私处」,公狛犬有些微突起,两颗「蛋蛋」还算明显,母狛犬则无,据说有些神社狛犬未雕性器官,所以公母难辫。
逸仙国小原本把狛犬放在学校里,并用铁链固定,现将狛犬摆到门口虽方便古迹爱好者欣赏,但也不禁让人担心其安全……
作者为一介小角色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经授权刊载,原文出处:乐风的民艺笔记部落格。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