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企业再遭北京报复 专家曝为何贸易额低 却难逃陆制裁

立陶宛企业局出口事务部门主管伍日达维妮特也证实,「我们进口台湾商品是出口到台湾商品的3倍。直到今天,出口到台湾的数字仍然很小」。图为台湾立陶宛10月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太空科技合作。(图/中央社)

立陶宛再传企业遭北京报复;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17日报导,该国知名啤酒品牌Volfas Engelman,自10月起遭陆续遭大陆合作伙伴取消订单,初估损失高达50万欧元(约新台币1588万元)。尽管立陶宛对大陆出口数字,占该国总出口数不到1%;但专家认为,瞄准中间企业、不按世贸规则行事与无视欧盟协议,立陶宛很难脱逃北京经济胁迫。

报导指出,继北京向大陆的德国汽车企业施压,要求不要使用来自立陶宛的任何商品后;立陶宛知名啤酒商Volfas Engelman也传出自10月起逐渐丧失大陆市场,导致商品囤积在港口内,而这一切都是在惩戒波罗地海小国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

※长达10年的业务几近崩溃

Volfas Engelman总经理霍巴巧斯卡斯(Marius Horbačauskas)表示,随着台湾将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的消息于今夏曝光,大陆合作伙伴就传来一系列的坏消息─大多都是关于立陶宛商品在大陆的负面消息。

自10月底开始,大陆合作伙伴陆续取消所有订单,损失达50万欧元,这导致该企业在大陆长达10年的业务宣告结束。

他表示,「我们有社会责任,我们也是小国,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同情小国;特别是受压迫的小国。我们期待这是(指台湾设立代表处)政治家非常明智且长期的战略之一部分;如果只是炒短线,那就太可惜了」

※问题不只商品扣关

事实上,问题不只在无法出口至大陆。立陶宛产业联合会主席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 Janulevičius)表示,已缴清关税且囤积在港的商品却无法装入货柜,没人能说出正确原因,而影响的企业已达100间。

杨努列维丘斯表示,「所有交易都已停止,交货时间也拖的愈来愈长,甚至高达110到115天的纪录」。

※绕道制裁的北京

立陶宛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左上)美东时间17日表示,与台湾的往来是务实作法。面对中国大陆施压,他认为立陶宛的因应或许可以作为未来其他民主国家遭遇类似状况的守则。(图/中央社)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近日在欧洲理事会会议结束后证实,北京正试图阻止立陶宛企业出口商品。另根据《路透社》报导,北京还要求德国马牌轮胎停止使用立陶宛制造的零件。

报导表示,德国马牌数年前在立陶宛建立1家汽车电子工厂。如今,北京敦促马牌的大陆公司停止使用立陶宛制造的零件。事实上,愈来愈多的立陶宛企业表示,原先的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停止投资。

虽然立陶宛财政部长思凯斯特(Gintarė Skaistė)日前表示,立陶宛商品仅有不到1%直接出口到中国大陆,「它不是我们最大贸易伙伴」;但瑞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丘里斯(Nerijus Mačiulis)分析,在立陶宛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已被迫放弃任何有立陶宛色彩的订单。透过这种间接模式,立陶宛会变得及其脆弱。

※无视世贸规则

他进一步补充,北京可以不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行事或无视欧盟协议。在这样情况下施加经济压力,北京不但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更能利用这些影响力向立陶宛施压;甚至,北京可杀鸡儆猴,拿立陶宛当经典案例,没有国家会想被北京这样对待。

※只能等待欧盟?

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正等候欧盟执委会的协助;透过欧盟「政策与具体措施,进而协助立陶宛企业规避北京未曾明言但显然强家的各种限制」。

此外,他也强调会将鸡蛋放在其他篮子里,例如台湾、新加坡。2022年春天,立陶宛将成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借此向台湾销售各种商品。迄今为止,立陶宛出口到台湾的以光学仪器、木材、化学工业与食品为主。

报导引述分析人士看法,认为2020年立陶宛出口到大陆的总金额高达12亿欧元;台湾等其他国家或许有可能替代大陆市场,但需要数年的时间。

立陶宛企业局(Enterprise Lithuania)出口事务部门主管伍日达维妮特(Rasa Uždavinytė)也证实,「我们进口台湾商品是出口到台湾商品的3倍。直到今天,出口到台湾的数字仍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