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班班喝鮮奶」成為荒腔走板的政策災難

因应纽西兰乳品2025年进口零关税的冲击,农业部与教育部推出「班班喝鲜奶」政策。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让孩子享用在地鲜奶,补充营养,搭配食农教育,当然是美事。但「班班喝鲜奶」政策,最初不是因为学生营养不足,而是明年纽西兰进口鲜奶降为零关税,为减少对本土酪农冲击,农业部编了四年四十四亿元预算,自九月起提供学童每周两次喝鲜乳机会。学童补钙又助农,看起来像是双赢政策。但开学超过一个月,只有十一个县市学童喝到鲜乳或保久乳,而且衍生出诸多问题。

鲜奶保存不易,学校普遍缺少冷藏设备,八成学校改选保久奶,「班班喝鲜奶」变成「班班保久奶」,甚至导致保久奶供应不足,全台大抢货。「班班抢保久奶」却让保久奶应声涨价,消费者首遭波及。不过,许多学生不适应保久奶味道,也有学校因保存空间有限,鼓励无法现场喝完的学童把乳品带回家,结果又变成「家家堆保久奶」,而这全都是老百姓的纳税钱埋单。

「班班喝鲜奶」初上路,就显示可能达不到照顾本土酷农的立意;业者反而担心,一旦学童习惯保久奶口味,将变成为进口保久奶舖路。而且政府采购价格低,得标厂商都是大乳厂,小品牌乳厂没能力承接,照顾本土酪农的目的成了天方夜谭。更麻烦的是,以学童为主的羊奶市场已经遭到「断头式打击」,各地都出现取消订购的状况。纽西兰免关税奶品还没进口,本土羊奶业者先因政府政策受害。

「班班喝鲜奶」也给学校带来行政灾难,不但增加老师行政负担,全然背离教育部期待的行政减量目标;鲜奶的配送保存,也可能让学校陷入食安风险。许多老师疑惑,农业部支持酪农的任务、卫福部补充学童营养的责任,为什么都丢给教师承担?教团主张改发鲜乳券,别再让学校沦为政策提款机。

「班班喝鲜乳」政策涉及农业部、教育部和卫福部,但显然是「先有口号,后有想法,找不到做法」。各部会自行其事,缺乏沟通与配套,以致政策上路,状况百出。农业部把学校当成农业政策消化工具,教育部不能坚持教育专业,抛弃行政减量承诺,加上中央和地方沟通不足,美意政策都成了校园灾难,更别提照顾不到酪农,反而先伤害本土产业。

正如「班班有冷气」让学生不必挥汗学习,也让一些产业受到照顾,却增加各校电费负担,且违背政府减碳目标。「生生有平板」要提升学生数位学习能力,降低城乡数位落差,却无配套数位教育规画与想法,偏乡开机率偏低,「平板成样板」。连小学生都能洞悉学校政策的虚矫,这是什么样的教育示范?就连「班班吃石斑」也曾「班班缺石斑」,最后草草收摊。未料政府没学到教训,继续制造「班班喝鲜乳」乱象。

国内外鲜奶每公斤价差可达廿一元,国产鲜奶如何能敌进口鲜奶?但十一年前台纽签署经济合作协定时,农业部就知道本土酪农会遇到的困境,却完全没有作为,等到大限将至,才仓促应对,让小学生喝鲜奶救酪农。「班班喝鲜乳」政策乱象不是个案;政府口号永远比实际政策跑得快,等到政策上路才发现纸上计划千疮百孔,乱成一团。卓荣泰内阁还不赶快检讨整队,否则必将酿成赖政府的政策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