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时代》从北京「逃回」老家已经6年 我打算一直待下去

回到家乡,有得有失。(作者提供)

这是「城市迁徙」采访系列的第一期。阿见说自己的经历很普通,没有精彩桥段,只是很真实。我想,这就是我们普通人正在进行的生活状态,外面波澜不惊但内在暗流涌动。这次沟通的内容用阿见自述的形式来表达。

我是学外语的,大学毕业前,我去北京做过对外房产中介,租房给外国人,本来打算练嘴,干了一个月发现各种培训洗脑,根本没有张嘴的机会,又去了一家旅行社做日本市场推广,结果又干了一个月碰上日本海啸,业务被迫停了。

即将毕业,思考的事情很多很长远,北京这个城市怎么样,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立足,要不要回老家等,但对于未来是什么样,也只能在海投简历的时候YY一下,对工作的具体想像就是日企、大公司这样的目标。

面试了2-3个月仍然没遇到满意的,就在疲惫不堪的时候,偶然收到了北京一家日企500强的面试通知,奇怪的是我根本不记得投过,面试当天就接到了offer,岗位是销售,那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是主动选择,只是偶然的机遇就去做了。

我在这里一直做了5年,从学徒到区域负责人,也是至今最有感情的公司,中途因为一些外部和个人原因,去了上海分部,后来又再次调回北京。

那几年过得很充实:工作上积极发展,薪酬也在涨;业务虽然困难但有希望;工作很忙很累但权限很大,自由度也高;公司内部团队很团结,和领导很投缘私交也不错;这些良好的体验其实让我很难心生去意。

但另一方面有些矛盾也在积压:公司内耗逐渐凸显;与工厂矛盾加深;身体每况愈下;个人生活方面,薪酬与房价物价上涨不成正比;工作太忙没思考空间,回头一看觉得白驹过隙,思想上有很多空白,这么多年除了褪去学生时期的幼稚和高傲,没有什么进步。

考虑到家庭,内心慢慢务实,产生离开北京的念头,其实我喜欢上海,这期间领导也给过我去大连,青岛等城市的机会,但我的观念比较传统,还是会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想法,我家在秦皇岛,最终想离家近些,但又不喜欢北京。

那段时间很迷茫,有很多念头,但是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没有太多能量去梳理,就算有休息时间也懒得思考,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都停留在念头层面。迫于当下的工作和生活高压状态,我甚至都没有思考过换城市后的收入降低等可能性。

我唯一的行动就是无意中更新了简历,但并没有去投,结果老家一个很知名并且我也有所了解的国企主动打电话来,接到offer后我没有太多犹豫就辞职了。

从有离开北京的念头开始,到最终辞职,只用了大概2-3个月时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我现在的公司和之前的行业不同,具体业务和模式有很大差别,一切工作内容和人脉都要从头来,我也算是转行了吧,工作差别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前是负责渠道管理,要开拓市场,现在是维护客户,深入挖掘,但公司当时还是看重我之前的工作经验,也急需一个有经验的成手。

我现在已经回老家6年了,对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感受,不能简单得用好或坏来形容:

收入一开始略有降低,但生活成本的降低更明显,这方面更惬意;工作氛围很有落差,上升空间小,人际关系复杂;同样的工作强度下收获更少,内耗严重不勘;甚至到现在,我依然时常怀念以前的公司,也会跟同事说起当年如何;但我喜欢这个城市,而且这里有家人和朋友。

虽然某些方面有落差,但我没有过后悔,对以前的工作生活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恩,即便遇到了困难,依然觉得回来很值得,很幸运。工作上再选择的机会少了,但在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当时在北京和上海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们,大部分没有离开且过得不错,但我并不羡慕。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留在大城市的原因无外乎三类:

担心或确信离开后不如现在好,择优而选;眼下的机会更多,苦乐并存;沉迷于城市的虚幻,把大城市的繁华和光环插在自己的肩膀,但一事无成,却又无法自拔,找不到离开的办法和勇气。

无论哪一类都有留下的理由和意义。

说到底,问题最后都要回归到,你想要什么,想要到什么程度,对我来说,回归家庭,享受真实是最根本的动力。

但自己想要什么确实难以说清楚,在人生中这个课题也是一直变化的,有些人用选择法,我大概是排除法,最起码我现在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在目前可预见的规划中,我打算一直待下去。

作为大城市曾经的过客,对于面临相同抉择且犹豫很久的朋友来说,如果你还可以扔硬币去决定,如果你时常想起自己的年龄,那么我会建议你回到父母身边,更多的关注生活,总去跟身边的人横向比较会变得浮躁,因为别人的好与坏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玄学。

相对于此,更相对即将或刚刚来到大城市的小伙伴们提个醒,青春不可负,尽情吃喝玩,远离黄赌毒,不管做什么处于什么环境,一定掌握一项技能,学会拒绝,多看书,多运动,未来面临去或留时,相信你都不会太纠结。(小女子走江湖/山东烟台)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