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再次提交了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的提案。“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但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孙宝国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对于上述问题,孙宝国建议,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建议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同时,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同时,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
此外,针对白酒“出海难”的问题,孙宝国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他建议,有关部门制订一系列的白酒出口优惠政策。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推动国家层面贸易谈判,争取贸易条件平等,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助力。
强化食安宣传 阻绝恶性谣言
每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传出后,不仅会引起消费者恐慌,也给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大多数谣言严重缺乏常识,但并不妨碍其在网络和微信上四处传播。
孙宝国指出,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地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孙宝国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等谣言多年来反复出现、屡禁不止。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群众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
另一方面,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比如“预制菜”。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实际上,预制菜产业化遇到了诸多“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出现对其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时,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以偏概全”,使得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越发加重。
此外,孙宝国指出个别直播间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60多万件投诉中,直播行业成为重灾区,包括“低价引流”“虚构夸大商品原价”“虚假宣传”等行为。
对此,孙宝国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同时,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
针对网络渠道的食安问题,孙宝国建议,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建议依托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协等已有食品安全、舆情、科普职责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白酒出海需税务政策层面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白酒面临国际化进展缓慢,国际市场份额极小的挑战。2023年,中国白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约为0.34%,出口额占白酒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为0.9%。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在各自市场中税率严重不对等。
孙宝国指出,在国内,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按照我国给予的进口税目和税率,而中国白酒在国外没有相应的税目和税率,被定性为特殊食品,征以高额关税。推动白酒国际化,亟待解决目前关税税率严重不对等的问题,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546万升,同比下降5.5%。而国际烈酒进口则量额齐升,进口量1.2亿升,增长6.4%,进口额28亿美元,增长22.8%。其中,白兰地进口额17.5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62%;威士忌进口额5.8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20.9%。
从国际市场来看,2023年,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出口额56亿英镑(约合75亿美元),法国以白兰地为主的烈酒出口额达48亿欧元(约合52亿美元),白酒同国际烈酒存在较大差距。
从出口国家来看,中国白酒出口还是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且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上的白酒不仅种类少,数量也偏少,中国白酒并未真正被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从税收政策来看,国外酒进入中国只需缴纳3种税,分别是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目前,我国对来自除双边协定国家之外国家的烈酒统一征收5%的关税,双边协定国家则为零关税。
孙宝国认为,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以及中国白酒出口的各种不平等关税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订一系列的白酒出口优惠政策。关于国内外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各进口国按照本国法规将中国白酒归类于不同品类酒精饮料,执行不同的进口检验和关税标准,这导致中国白酒的出口成本较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推动国家层面贸易谈判,争取贸易条件平等,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助力。
(编辑:于海霞 校对:颜京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