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嘲笑中国大陆上FB要翻墙?台湾绿民眼光如鼠

文/刘伯温大陆网民)身为大陆宪政民主派,先声明我的立场:墙(GFW)是不对的,限制人民自由也不对。——但本文主旨不是来骂共产党专制或讨论意识形态(口水100年没完没了)。

许多台湾人喜欢嘲笑大陆上脸书翻墙。殊不知,只从政治看问题,眼界思维如此之狭隘,绿民眼光如鼠、野人献曝、愚不可及。

中国大陆过去20年的互联网成果是:我们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网路产业链,全球第二大。世界排名前10的重要网路产业,不是美国的就是中国的,而且开始进军全球市场。而台湾,已经沦为网路经济强国美国的殖民地,不仅网路市场和舆论被Facebook、Yahoo、Google等外来网路强权控制主导,台湾企业要接触自己的民众,还必须支付昂贵广告等费用。即使中国将来成为民主国家,解除墙,那也只是为了保障国民的自由选择权,绝对不可任由自己的网路产业被美国覆盖、控制。

从这张表说起:全球互联网公司TOP10

全球互联网公司前10大,美国6席:Google、Facebook、Amazon、ebay、Priceline、Yahoo;中国4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全球互联网公司前20大,美国11席,中国6席。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前50大,美国和中国占前两位,其他地区较少。

有人曾言,世界互联网大国只有两个:美国、中国。中国大陆互联网实力世界第二,虽然整体仍远远落后美国,却是唯一在互联网领域有机会媲美美国的国家。欧盟、印度、俄罗斯、澳洲、加拿大、日本都做不到,因为统合度、市场、幅员、人口、资金、语言、政策、技术文化等各种因素。

台湾一堆绿民,只知道酸中国大陆上FB要翻墙,或以不必翻墙上FB自嗨。

殊不知,有墙,不代表不能轻松上全世界的网站。墙是给我们徒增麻烦,并不是根本上不了有墙,访问被封禁的网站,唯一多出来的动作就是多点一键鼠标打开翻墙软件,不需任何其他设置。当然,不代表共产党不该受指责。

墙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开始中国大陆的网路完全不设防。1990年代网路初兴,Google等网站,中国大陆都可以自由浏览、登录、下载,无需翻墙。Google是2010年才退出中国大陆。

最初共产党正全力搞经济,没有顾及网路。但是,当网路科技进展神速,美国开始注重网路,动用国安力量经营网路监控(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监控、窃取、搜集全世界所有人隐私资料的国家,斯诺登事件可证实),也对中国大陆进行网路攻击和国安资讯窃取。互联网的资讯舆论开放特性,对共产党自然是极大的压力。意识到网路的巨大影响力,共产党开始进行过滤、敏感词审查、封禁部分网站等限制,设立了互联网之墙GFW。

设置网路长城GFW的目的何在、影响为何?

我认为,共产党之所以设置互联网之墙,最初目标首先是为了防范政治影响,保障网路话语权,但不仅仅如此,发展到后来,肯定存在保护、扶持自身产业的目的,而效果则可受公评。

全世界不少人可能误以为: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巨头是因为共产党限制了美国巨头,才发展壮大。

错!即使没有墙,即使美国的互联网巨头都进来自由公平竞争,大陆自身的互联网产业一样会快速崛起。但具体到细分领域,墙的影响则可说是有利有弊。

——电子商务,Amazon、ebay并未被墙,Alibaba淘宝网,京东商城JD的崛起,是自由竞争的结果。

——即时通讯,MSN、Skype等在大陆未被墙,Line未被墙(连我),也竞争不过QQ和Wechat(微信)。腾讯的成就是自然竞争,是因为做出更佳的产品、技术、专注、优秀的人才

——视频网站,Youtube的被墙,对优酷土豆、乐视网、爱奇艺PPS、腾讯视频…等一众大陆网路视频平台,在最初抢占市场阶段有一定好处。但即使一直开放,本土网站也会赢。

——门户网站,就算美国的所有门户网站全都不被墙,新浪、网易、搜狐等几大门户网站一样会占据主流。文化语言是重点。

——搜索引擎,Google在未退出中国之前,在大陆的市占率也远逊百度。但墙的存在,的确有利百度和其他本土搜索引擎抢占市场。

总之,墙的影响有正有负,并非单一层次的片面思考:

1.很多行业,即使没有墙,大陆本土公司一样会击败美国互联网巨头。

2.在某些细分领域的初期竞争阶段,某种程度上,可能有利于本土新创企业的茁壮。

3.互联网之墙对共产党而言,等于是一堵防火墙,政治上当然是为了避免阿拉伯之春、或者当年苏俄解体等政治影响。

4.但如果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宁的角度,墙的存在也并不是100%都是坏事——虽然我反对墙。

在限制极端思想、极端主义、极端思潮(比如IS等伊斯兰极端教义派的恐怖主义)的渗透侵袭散布等方面,墙对大陆内部的安全和安宁,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防火墙的作用,即使民主国家,也不会容许极度极端恐怖主义或邪教或法西斯煽动,在网路上公然进行洗脑和煽动。

即使中国大陆未来民主化,也一定会针对恐怖主义、邪教、宗教极端主义、煽动极端政治思潮、煽动族群歧视或仇恨的网站或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措施。在明确法规和依法处置的前提下。

5.整体而言,我仍然认为,墙应早日去除。除了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墙最大的弊端在于,虽然并不是彻底的禁绝访问不少外部的世界级网站(打开翻墙软件就能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隔离了对不少世界级网站或工具的使用习惯,这将影响视野。这是我最大的忧虑。

如果用Google要多点一键鼠标打开翻墙软件,那我平常搜索非英文资料可能就直接用百度或其他大陆本土,时间一长会影响到身在大陆的学子或人民对欧美资讯工具的熟悉度,反过来对全球化视野的潜移默化会有负面影响——虽然我们每年几千万的人出境,虽然翻墙是极其简单的事。

6.我赞同开放自由公平竞争,也力主去除墙,但我绝不赞同毫不设防,让中国在网路科技上跟多数世界国家一样,沦为美国的网路殖民地。

相比闭关锁国,开放当然更有利于消费者,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但,一定程度的产业保护,本来就一直是全世界每个大型经济体都在做的事,包括美国。——像宋襄公一样死抠自由开放贸易的精神,其实也蛮浅薄愚昧的。

就像全世界很多国家,保护本地农产品,限制进口外国农产品。消费者如欲买进口货,得多花钱。相同的概念,大陆早期要扶持本地的网路产业,对外国网路企业做出部分限制。当自身产业已经实力茁壮,自然应逐步解除限制。

非常可笑的是,美国一直以来不是高举自由贸易开放的大旗?美国就不让中国华为、中兴去美国市场去跟思科自由竞争!通讯国安那是骗傻子的托词,思科财团利润和国家利益才是第一考虑。

美国政府历来都是,对自己竞争力极强的、可以到国外攻城略地、大赚利润的强势产业,就把开放自由喊得震天价响,真正面对实力强劲、对自己原有的高额暴利威胁巨大的外国竞争对手,还是祭出保护政策。全世界的自由贸易谈判,各国都秉持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尽量保护自身弱势产业的原则。

在网路生态方面,挟持英语优势,成天鼓吹自由贸易的美国,成功地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沦为美国网路巨头的殖民地。全世界多数国家的企业,接触自己的国民,往往都需要支付给Google、FB、Yahoo等昂贵的广告费用。

脸书的自由是什么呢?就是一边高喊自由,一边封锁删除不同意见者,就是蔡英文。就是一边高喊自由,一边骂人「支那贱畜」「中国猪」「垃圾」「网军」,就是口没遮拦的蔡英文支持者。就是一边高喊自由,一边检举封禁写了篇陆生健保FB文章的陆生,侵犯他自由发言的人权。

美国财团和互联网巨头,挟自由民主之名,实际上做成了两件事:

一、挟自由民主之名,行殖民全球网路的暴利之实。美国在网路产业几乎一统全球,赚取比过去大英帝国殖民还多的庞大经济利润、极大的影响力,手法真是高明。

二、挟民主自由价值观之名,透过互联网等监视监控全世界的人,让全世界的资讯和网路隐私脱光光躺在自己面前。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太多美国科技公司参与,FB等大公司,私底下跟CIA有什么关系?……

本人不反美,甚至一向推崇美式制度,可是我绝不赞同让中国沦为美国的网路殖民地。

即使中国将来成为民主国家,解除墙,那也只是为了保障国民的自由选择权,绝对不可任由自己的网路产业被美国覆盖、控制。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蠢事,就交给那些天天只会口口声声叫喊民主自由、以上FB为荣的被洗脑的蠢货好了。

在政治稳定和扶持自身产业这两大目的下,共产党推出了种种限制政策,客观的结果,的确拔擢了大量自己的网路平台。

这20年,中国大陆的互联网成果是:我们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网路产业链。全球第二大。全世界排名前10的重要网路产业,不是美国的,就是中国的,而且开始进军全球市场。

▼日前郭台铭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

——全球物流配送系统、全球第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双十一节单天商品成交额高达912.17亿元人民币,零售平台总共有8个产品创下世界销量纪录。年销量等于Amazon加eBay的总和。Alipay支付宝的进步能力,已经超越Paypal。能够支撑这种交易量和海量数据处理,所需要的软硬件能力,自然也是业界翘楚。

——腾讯成长为业界巨头,市值是台积电的1.5倍,已超过英特尔、思科和惠普等美国科技巨头。QQ形成文化,深耕利润丰厚的游戏产业,Wechat中国用户数6.5亿,全世界用户12亿,是 LINE 的2倍,高于被脸书收购的WhatsApp,微信支付还能够收付帐、支援第三方支付,点菜下单买机票火车票……几乎一切衣食住行的便捷支付都能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搞定,这比Line或WhatsApp进步。能够支撑如此海量数据处理,所需要的软硬件技术能力,也证实了腾讯的实力(对比WhatsApp和Line处理峰值数据时的宕机)。

——百度稳固了搜索引擎的中文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市值几乎是Yahoo两倍。

——新浪微博跟美国Twitter的发展路径不同,但地位稳固。

——优酷土豆、爱奇艺PPS、乐视、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崛起,功能上完全不输Youtube。

——网易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主导类Yahoo门户。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第三方支付上的进展,已经领先于欧美先进国家。

——快速进步的移动互联网,美国的Yelp不就是山寨中国的大众点评网吗?

——手机游戏产业蓬勃发展。

——无数移动互联网APP搞定所有衣食住行等,大大改变了大陆的都市生活,移动互联网的进步程度已不输美国……

每一个顶尖平台的用户及市值,均以亿计。

互联网时代台湾诞生了什么?

在过去20年,台湾没有真正建立自身的互联网产业或品牌。虽然有一些不错的人才、创意。即便限于规模,无法建立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可以有所作为。南韩公司的日本子公司做出了Line,台湾在互联网时代有建立什么自己的互联网品牌?

台湾最近20年,有出现什么优质的互联网公司(不讲规模,只讲技术或新创性)?台湾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发展、第三方支付和O2O,都落后于中国大陆。台湾现在的优势产业,大多还是20年前的优势产业,是吃1980年代以来的老本。台湾绿民们以用美国的FB、用南韩的Line、看美国的Youtube为荣,以在大陆人面前自诩没有墙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用墙上FB好像多么光宗耀祖。

台湾人以不用翻墙就能上FB与Google为荣之际,其实揭露了一个事实:没有自己的网路产业。

面对大陆这20年的互联网成就,台湾绿营酸民们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就是山寨和抄。这是无知于世界互联网产业的井底之蛙才有的看法。

哪个国家在进步初期,走的路子不是从简单模仿、产业转移、到高级创造?明治维新后山寨欧洲的日本,二战后山寨日本产业转移的亚洲四小龙,台湾1950年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绿营酸民们酸中国互联网巨头都是山寨,赞美国FB、赞美国Google,赞南韩的Line——但台湾自己没山寨出来一个成功案例。

不仅限于互联网。

——绿营酸民们一边赞日本高铁,一边酸中国高铁山寨,殊不知,中国高铁其实是自身累积的雄厚基础实力(没这个基础,让你山寨你都搞不定)+集成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铁路技术的结晶。大陆高铁技术已通过美国知识产权律师认证,如果真是山寨日本,日本早就在国际法庭告死我们了。而绿营最崇拜的日本,其高铁技术来源,其实也是当年借鉴德国技术后的集成发展。

——绿营酸民们酸中国大飞机是山寨,殊不知波音和空客也是全球供应链分工合作的产物。

——大陆依靠自身宇航科技实力嫦娥登月,绿营却拿美国来酸「美国几十年前就登月了啊」。

——紫光集团与联发科、矽品的合作本是合则两利,却被台独们骂成「中资买下台湾、偷台湾技术、挖台湾的人才墙角」,绿媒和绿营酸民们反中,自以为联发科技术多么了不起,无知又盲目自大,根本不了解产业实情。其实大陆IC设计最有技术和未来空间的厂商根本不是紫光系的展讯,而是华为旗下的IC设计公司海思。联发科的4G专利比华为少得多,华为开发的高阶处理器麒麟950,性能已追赶上联发科目前最高阶4G处理器Helio……

一句话,只知道酸中国大陆上FB要翻墙,或者以自己不用翻墙而自High,丝毫不会让台湾更进步,也丝毫不会让中国大陆的进步慢一秒钟。

台湾经济总量已被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赶超,且即将被福建省赶超。如果台湾走上反中仇中的台独路线,经济贸易必定遭遇多重打击,20年后大陆沿海各省包括福建省人均收入都很可能赶超台湾。

我相信,台湾仍有许多有见识的人才(比如任职阿里巴巴的台湾人蔡崇信先生),而不是只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偏执、夜郎自大、井底之蛙、自嗨的PTT绿营酸民和绿色媒体。

未来20年会怎样?

未来20年,中国经济总量非常有机会超越美国。马云说,未来15年内,中国大陆内需是美国的3倍。

大陆民间丰沛的创新能量,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结合现代行销创意和科技的文化传媒娱乐力量,也将借助经济和互联网的力量蓬勃释放,在全球崛起。

过去20年时间,我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风险投资国家,而且后劲十足。风险投资驱动的新经济(可称为矽谷模式),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和创新浪潮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互联网产业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包括注意力、财富、权力、话语权、影响力等。互联网创业推动社会完成大规模的、深刻的新陈代谢,激发国家新的活力和动力,并重新调整和修改了社会发展的游戏规则。这种未来的巨大变化,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机会,是创造新财富的契机。

中国大陆今天,有无数不足、无数缺点、无数危机,但也有无数进步和改变。共产党不等于中国,它终会下台。

历史上,过去2000年,中国起码有1400年,都是世界文化文明的最一流阵营,是整个世界最富裕、最文明、文化最繁盛、且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1000余年,我们的文明文化经济科技都超过欧洲和日本,落后数百年又何妨?

●作者刘伯温,笔名,来自大陆,交通大学毕业。此文为读者投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