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碧桂园停牌风险 升温

截止2022年底,碧桂园的现金债务覆盖率为93%,较雅居乐和新城的35%和63%为高。碧桂园是相对稳健的内房发展商,公司出现问题,引起市场极度关注内地会否出现第二波的房企违约潮。

碧桂园要筹集资金度过难关,大致上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是透过进一步卖楼赚取收入。碧桂园超过70%土地储备位于三/四线城市,2015年时,因为「棚改货币化」而令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十分兴盛。不过,现时内地楼市处于下行周期,在三/四线城市更为明显,碧桂园的合约销售在7月下跌60%。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城中村改造」,都是集中在超大型城市,相信这对于碧桂园帮助不大。

第二是使用预售资金。据报导,大陆地方政府对于预售资金运用设有严格限制。为了达至「保交楼」的大方向,自从今年第二季起,地方政府限制开发商提取托管账户内的预售资金,确保项目可以完工,限制幅度可能要求达90%现金被锁在托管账户中。碧桂园的项目多位于在三/四线城市,烂尾风险较高,大陆政府未必会容许使用预售资金来还债,除非中央政府作担保,不过机会不大,始终「保交楼」是大陆中央的首要任务。

最后的方法是透过资本市场或银行融资。碧桂园出现问题,相信已不易透过发债及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股票集资方面,7月31日,碧桂园表示上半年出现亏损,同日传出公司以每股1.3港币配股集资,较当天收市价1.58港币折让近18%,集资总金额只是23.4亿港元,但最终仍被叫停。

除了碧桂园自身及行业正面对的困境外,现时大陆政府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而成熟市场偏紧。利差宽阔令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偏弱,要支付美元债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了。

部署上,面对流动性问题,碧桂园的停牌风险甚高。投资者若持有相关股票,务必要留意风险。

香港房市方面,早前由长实旗下位于油塘新盘「亲海駅II」公布首张价单,开售价较同区物业给予一定的折让。市场反映十分热烈,有逾万份表格申请抽签购房,长实更加推I及II期的未售单位供市场认购。本次「亲海駅II」定价更被市场形容为向楼市投下「深水炸弹」,事实上集团如此定价并非没有原因。地理位置上,「亲海駅」I及II期,附近包围着货仓、木厂、船厂及混凝土企业,环境因素或会是减价因素之一。

但单凭一个项目定夺未来房市走势,或太简化目前房市的情况。事实上,香港房市自2022年起,住宅楼宇成交买卖合约宗数持续按年减少,只有在2023年第一季才有录回升,但于第二季楼市疲态重现,楼价亦于首季经过短暂反弹后,开始回软。中原估价指数(CVI)是衡量主要银行对楼价变动方向的指标,截至8月6日,CVI指数为32.43,反映主要银行亦看淡楼市后市表现。至于后续新房供应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包括己落成及建筑中的未售出住宅有达85,400间,房屋局预计未来三至四年间大约可提供10.5万个一手私人单位,后续充足新增供应或将会加剧竞争。

对比其他香港房地产企业,长实集团债务依赖度低,在高息环境下积极减债,负债水平远较同业低。收入来源亦分散,约45.6%为物业销售,其余包括酒店、酒吧、收租等多项收入来源。另外,长实在后续香港房市具下行风险下,积极为市场开价,为求更快速地将旗下未售楼宇卖出套现,将可减轻后续业务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