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高利弊病丛生 光电场恐烂尾

透过空拍机镜头俯视,台南北门区芦竹沟社区紧邻大量光电板。(芦竹沟反对太阳能设置自救会提供/程炳璋台南传真)

民进党非核家园政策,不仅因废核引发各界忧心供电稳定性,更因祭出高利揠苗助长、发展再生能源,让门槛较低的太阳光电,如今弊病丛生,近来国际大厂响应净零碳排趋势,要求供应链购绿电,扩大的光电大饼,更令各方势力垂涎三尺,争相抢食,在国内法令配套不足下,衍生更多争议,甚至恐出现烂尾光电场。

依政府规画,2025年太阳光电装置容量须达20GW,为达标,经济部推出趸购费率,以20年为期,吸引业者抢进,装置容量由2016年的1.245GW攀升至9.251GW,成长6.43倍,去年前11月发电96.64亿度,已是风电28.23亿度的3.4倍。

除由台电趸购外,需绿电的大厂更频传高价收购。目前经济部对地面型光电每度收购价在3.8至4元间,但民间企业为配合上游业者对面板等光电系统零碳排的高标要求,只要符合条件,即使每度售价逾5元,也面不改色出手买进。

这领域毛利率逾10%者大有人在,达到16%以上也不稀奇,有些业者为了拚经济规模、塑造品牌形象,或有金融背景,净利率5%也可接受。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台湾人口老化,加上光电业者高价租购,令农民、养殖业愿意转手出售或出租。但要达一定规模往往需争取十几位地主点头,且设立光电场需地方政府同意,也需睦邻、避免邻里抗争,使得民代、地方势力也跟着渗入。

有光电业者感慨,土地掮客介入炒地皮,转手数次后,价格被炒高3、4倍,令接手的光电业者利润遭大幅压缩。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员梁启源更直言,看到被污染、地层下陷土地,因可设光电场,价格高涨,让一些原本种植农作物或养殖渔业的土地,跟着「转型」做光电,已严重冲击我国国土规画。

部分地主财力够,不务农、不养鱼,肥水不落外人田,直接聘请太阳光电统包业者兴建、运营,每度电可赚2元左右,收益长达20年,稳稳赚,形同「光电包租公」。

北门区芦竹沟反对太阳能设置自救会长陈景亮指出,核能每度电不到2元,太阳能每度电却要4元左右,政府舍弃便宜能源,改用昂贵绿能,业者见有利可图,争相抢食大饼,才会有这些怪现象发生。

更令人忧心的是,渔电共生要求渔获须达一定标准,但有些人抱着先抢先赢的态度进场,未来却不一定能达标,届时恐沦为烂尾光电场,政府还需投入经费、资源改善这些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