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鞋低价抢市 台鞋反开放拚活命

台湾制造的鞋子民国七、八○年代,每年替国家创造近五十亿美金外汇,很难想像,这项曾经让许多台湾人争相投入的传统产业,凋零得这么快,原先近一万家制鞋工厂,如今仅存四、五百家。

北县台南是台湾两大制鞋重镇,台湾制鞋品发展协会理事长杨荣德说,四十年前,他原先在卖米,每月薪水台币一千多元,台币和美金比是四十比一,台湾鞋销往美国赚美金,利润可想而知,结婚后马上去当制鞋学徒,三年苦学成功,每月所得达台币三、四千元。

在北县开制鞋材料行的前任理事长林进兴说,台湾鞋业从民国五○年代发展到八○年代最高峰时,制鞋工厂将近三万家,与制鞋有关的相关产业多达卅万家,可养活好几百万人。

杨荣德说,一双鞋子看起来很简单,但相关产业如楦头刀模、大底、中底、线、浆糊、皮、五金鞋店等,大大小小有将近廿种,那时候的制鞋师父,只要精通其中一项,就可以养活全家

民国八十二年起,台商大举西进利用大陆低成本劳力优势回销台湾,台湾鞋业开始走下坡,九十一年加入WTO后,台湾鞋业工厂再度遭到重击;林进兴形容:「从几万家到现存四、五百家,这种惨况令我们这些陪台湾鞋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真不敢想像!」

杨荣德说,一些所谓的名牌,其实都在大陆设自动化工厂,他们用货柜回国贩卖,每双鞋卖三、四千,在海关报税时,每双鞋仅报四十元,政府根本就课不到这些西进工厂的税,台湾制鞋品发展协会全省一四八家会员强烈怀疑中间有隐情,否则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

台湾鞋市场低价陆鞋攻占七成以上,就在台湾鞋业即将阵亡之际,民国九十五年,台湾制鞋品发展协会成立,政府通过对大陆鞋课四成三的反倾税外,还对台湾鞋贴微笑标章MIT,并不时到海关抽查大陆鞋是否低价报关,杨荣德估计,一连串措施,这几年来,台湾鞋的气色好了一点,已攻占到将近四成的占有率

大陆鞋虽然便宜,但品质不好,台湾制鞋品发展协会在一连串向政府强烈施压后,趁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台湾好鞋健走活动,这几年来,终于打响了印有台湾图样的微笑标章名号,台湾人也逐渐以穿台湾制的鞋子为荣。

杨荣德强调,为保护台湾鞋业,他们一定坚持反对ECFA将鞋业列入开放项目,还要再向政府争取反倾销税再延五年,只有这样,才能让曾经为台湾创造经济奇迹的台湾鞋工厂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