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吃鲨鱼软骨胶囊 男子汞中毒

长庚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颜宗海表示,敏感族群应避免大量摄食远洋大鱼,民众也应避免服用来路不明的草药,才可减少血汞浓度偏高的风险。(高雄长庚医院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高雄一位中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吃大型鱼,且服用朋友自制的「鲨鱼软骨」胶囊,出现手抖、精神不济、无力症状就医。抽血检验、血汞数值超标4倍。高雄长庚肾脏科医师颜宗海表示,甲基汞中毒无解毒剂,该男经建议减少摄取后,血汞浓度才明显降低。

高长肾脏科医师蔡凯帆表示,该名病患血汞数值高达每公升56.3微克,远超过正常值15微克,院方特地将鲨鱼软骨胶囊送验,发现胶囊中的汞含量为0.41ppm。该男停止服用鲨鱼软骨胶囊、少吃远洋大型鱼类一段时间后,血汞浓度才降至每公升17.8微克,临床症状也改善。

颜宗海表示,该名病患肾功能不佳影响汞的代谢,又嗜食远洋大型鱼及鲨鱼软骨胶囊,3因素累加造成血汞异常。汞分为元素汞、无机汞及有机汞(如甲基汞等),元素汞通常存在于水银温度计、血压计、日光灯管、补牙用银粉等物品,无机汞常见于来路不明的草药、消毒剂、染剂、香水与化妆品等。有机汞通常存在于杀菌杀虫剂及远洋大型鱼类,中毒会造成神经、消化及免疫系统的伤害,还会影响胎儿及幼儿的大脑神经发育。

颜宗海指出,3种汞中毒的治疗方式不同,目前元素汞及无机汞中毒治疗以「螯合剂」为主,甲基汞中毒只能减少暴露来源,并没有特殊的解毒剂可供治疗。

高长环境医学门诊统计,民众最主要的汞暴露来源为误食受污染的鱼类(甲基汞)、或是服用来路不明的草药(无机汞)。

颜宗海建议,敏感族群应避免大量摄食远洋大鱼,民众也应避免服用来路不明的草药,才可减少血汞浓度偏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