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调停失败 美愤而停止援助国府

1945年,马歇尔(左)与蒋宋美龄(中)、蒋介石(右)会面。(本报资料照片)

传记文学第743期《国共战争至两岸分治初期 美援政策之回顾》

俄乌战争,美国拜登总统亲访基辅表态力挺,宣布向乌国再提供五亿美元的军援,与其成明显对比的,同为遏制共产势力的扩张,在七十五年前的国共战争中,美国对于二战时期的盟友中华民国,不但吝于提供军援,即使蒋夫人宋美龄赴美,要求美国发表支持国府声明亦不可得,差别为何如此之大?这可要先从马歇尔调停国共战争谈起。

一九四五年国共战争,美国出面干预,杜鲁门总统于十二月十五日发表对华政策说明,要点为:

(一)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见不合之军队,应协商停止敌对行动。

(二)召开全国主要政党会议,以谋早日解决内争,促成中国统一。

(三)当此种方针向和平团结前进之际,则美国政府在合理条件之下,对中国所提出之贷款要求,予以善意考虑。

为执行上项政策,特派刚卸任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为特使,赴华调停国共争端。

马歇尔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到南京斡旋国共停战,促请国府召开各党派会议,商讨统一方案,但国共各有盘算,经过将近一年的调停工作,马氏任务落空,马歇尔愤于国共调停中,国军不配合停火命令,即请美国政府断绝一切对华援助,一九四六年八月十八日,「美总统杜鲁门以行政命令扩大禁运,制止我国购买美国剩余军火。」导致国军补给陷入困境,削弱国军战斗能力。禁购军火,原为迫使蒋介石合作,停止追击共军,但禁购军火,并未平息战争,反而愈发激烈,国民政府渐呈颓势,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军火禁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直至一九四七年六月,美国「对我(中国)购办军用物品,声明开放,不再禁止,并同时发表以剩余物资方式借拨我国七九口径步枪弹一亿三千万发。」

马歇尔的调停,以失败收场,于一九四七年一月七日离华前发表声明,认为中国和平之障碍,乃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彼此之间没有互信,也不相信存在妥协,返回美国后,旋即接下国务卿职位。(四之一,全文请见《传记文学》第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