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风向球
(图/本报系资料照)
自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以来,每年「双十节」似乎都别别扭扭,舆情不断。今年更是爆出大新闻,前总统马英九宣布抵制蔡政府的国庆典礼。理由是民进党政府一意孤行,连续第3年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湾国庆日)」注解「中华民国国庆」。马英九痛斥此举是不折不扣的台独路线,拒绝出席中枢国庆大会就是拒绝为绕弯、偷渡的台独路线背书。
马英九对台独坚决说「不」一时激起千层浪,不仅许多蓝营群众拍手称快,还有蓝委呼吁所有热爱中华民国的公职人员共同抵制,台北市长蒋万安也表态届时不会给蔡政府捧场。退而不休的马英九俨然成为「反独」的风向标。
在两岸议题上,马英九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从不回避自己的中国人身分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也经常将「一个中国」挂在嘴边。2005年12月,身兼中国国民党主席和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专访时公开表态,国民党终极的目标是统一,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如此鲜明的中国色彩即使在蓝营一众政治人物中也是无出其右,无怪乎有马英九的大陆粉丝赞赏其为「台湾最后一个中国人」。
另一方面,马英九任内在统独问题上瞻前顾后,败招迭出,最终落人口实。无论是「不统、不独、不武」、还是「先经后政」、「只经不政」,马英九上台后试图左右逢源,实则进退失据,导致两岸关系在他任内先是花团锦簇,再是危机四伏,最后一朝倾覆。
尽管马英九口口声声反对台独,但给人的印象是说得多、做得少。特别在修正「台独课纲」这一意识形态战场上,掌权时没有大刀阔斧拨乱反正,反而以「为了社会和谐」之名弃守阵地。于是乎,这厢两岸交流热火朝天,那厢身分对立愈演愈烈,从而为2016年后两岸关系逆转埋下伏笔。此外,马英九拒绝为「台湾国庆日」背书后,民进党反唇相讥,称马英九在任时说过「称呼我们的国家是台湾或中华民国,都没有问题。」无怪乎有大陆网友痛斥马英九是「独台」或者「暗独」。
身为国民党大老的马英九这回幡然醒悟,以实际行动跟台独切割当然不排除有选战因素,但也不能完全说是权宜之计。今年春天马英九首次到访中国大陆,大陆学者刘相平观察马对中华民族、中国人的认同不是虚与委蛇,而是发自内心。在两岸论述上,马英九表述「我们国家分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台湾地区,一个是大陆地区,都是我们中华民国,都是中国。」马的幕僚则公开驳斥蔡政府的「两国论」,明确肯定「台湾当然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于对马英九「独台」的指控,大陆学者也缓颊道,「就当前台湾政治生态而言,这个中华民国还承担着反制台独政治符号的作用,对马英九在大陆宣扬所谓的中华民国不必过于苛求或求全责备。」
马英九以前总统之尊高调炮轰台独,已经开了一个头,接下来就要看朱立伦、侯友宜等国民党台面人物会不会跟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