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密友决策」政治学
洪智坤
当执政危机发生的时候,领导人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扩大参与,化解正当性危机;第二是缩小内圈,采取更具排他性的决策模式。
在马英九施政满意度持续低迷的时候,他不理会在野党倒阁的呼声,而采取更换部分阁员的作法。很糟糕的是,马英九选择更缩小决策内圈、形成更具排他性的「密友政治」。
王郁琦是密友、金溥聪更是密友,连国民党秘书长都排除吴敦义系统的林中森,改用马金帮的曾永权。将国政大事当成兄弟围事,大哥二哥麻子哥围在一起相互取暖,外面都是错的,只有密友们是对的。
马英九的「密友政治」讲究的是血统、依据的是交情;不论专业经验,只凭「你兄我弟」。于是,只会搞负面文宣的金溥聪成了驻美代表,没有两岸交涉经验的王郁琦,当上陆委会主委,接下来整个国安两岸外交人事调整,也不会脱离「密友政治」的调性。
「密友们」说穿了,也不过就是马英九总统的幕僚群。吱吱喳喳的幕友们搞搞党务、打打选战还可以,竟然授予国家名器,可见马政府江河日下,才会让廖化当先锋。如此人事安排不仅在野党一片哗然,连国民党自家立委都大呼看不懂。
国政颓败如此、经济衰退惨澹,马英九身为国家元首应当广纳朝野之见,共同商讨国事找出台湾新出路,这才是危机决策的管理。然而,马英九却在此刻「称孤道寡」,将危机决策搞成决策危机,剩余的三年多任期,已不能期待有何历史地位,只能苟延残喘而已。
「密友政治」造成马的决策圈窄化,与国际现势和人民感受愈离愈远。人民在乎油电双涨的问题,马英九的决策却可以在五天之内来回反复。在钓鱼台主权争议上,马英九无视美中冲突的核心问题,天外飞来一记「台、中、日三组两边协商」的荒谬提议。这个提议立刻被中国「千船齐发钓鱼岛」,以及美国重申钓鱼台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联手打了一巴掌。马英九之前强硬喊出「主权一寸都不让」,却无力保护台湾渔民的渔场作业安全。
「密友政治」是马政府决策荒谬的核心关键,他们共同的特色是拥有「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血统倨傲,永远不懂得民间疾苦。
外交人事大搬风 民进党质疑马政府偷渡金溥聪
接陆委会 王郁琦:精准执行总统两岸政策
洪智坤/马英九的「密友决策」政治学
●作者洪智坤,民进党中执委。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