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5位儿童就有1名可能是迟缓儿!伊甸吁把握早疗期
伊甸基金会投入早期疗育服务迈入第29年,希望呼吁社会大众,慢飞家庭不只需要医疗、社福单位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友善对待。(伊甸基金会提供/林良齐台北传真)
今年4岁的言言(化名)因脑性麻痹影响到认知、语言及下肢能力,以往都由妈妈24小时照顾。今年初言言妈在因缘际会下接触到伊甸基金会妇幼家园,于是带着言言进入日托班,开启早疗之路。虽然一开始因为分离焦虑而适应一段时间,但在老师耐心的陪伴及引导下,言言渐渐适应环境与作息,情绪稳定度与信任感也大幅提升。
言言刚入学时只能由大人抱着、牵着或以推车行动,到现在已经能够穿戴矫正鞋,自己使用助行器缓缓前行,稳稳踏出每一步,让言言家长非常感动。教保老师说,肢体动作必须每天不间断的训练才会有显著成效,在中心老师的引导鼓励,加上家长非常积极地配合,让她无论是在中心或是家中都能有机会持续练习,短短半年就有很大的进步。未来,相信只要持续陪伴、给予正向支持,言言就能自信走出自己的路。
伊甸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处长张炎玉表示,在台湾每15名儿童就有1名可能是发展迟缓儿,「长大」对发展迟缓儿童来说真的不简单,来自内、外的压力、资源不足,都是阻碍他们成长的高墙。伊甸基金会投入早期疗育服务迈入第29年,希望呼吁社会大众,慢飞家庭不只需要医疗、社福单位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友善对待,不以歧视、排拒或讪笑的方式相处,给予适当的支持,陪伴他们赶上成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