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首开防疫线上记者会!面对迟缓儿6成家长「再等等」错过治疗黄金期

伊甸首办防疫线上记者会!邀请艺人简嫚书、6岁的慢飞天使涵涵父母,一起搭建积木城堡,分享育儿经验。(图/伊甸基金会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因应防疫政策,伊甸基金会今(24)日首度举行「线上记者会」,提到日前针对有0至6岁育儿经验的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家长面对孩子发展出现迟缓状况时,有6成会选择「再观察」、「再等等看」的保守心态,错过黄金治疗期,另也有高达4成父母因工作,每天陪伴孩子时间不足4小时

伊甸今(24)日举办「你可以陪我吗?儿童发展知多少」线上记者会,邀请去年晋升为宝妈的艺人简嫚书担任公益大使,分享自身育儿经验,也邀请6岁的慢飞天使涵涵及父母,一起搭建积木城堡,涵涵父母也分享当时发现涵涵迟缓时的历程

▲慢飞天使涵涵在老师的协助下,接受伊甸早疗服务。(图/伊甸基金会)

今年6岁的涵涵,出生时因严重的心脏疾病,导致有认知、语言动作等发展迟缓的情况出现,进而到伊甸基隆服务中心,接受早疗服务。刚开始,涵涵仅接受时段疗育服务,但他无法坐稳且手部功能不佳,认知及沟通能力也相当不足,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进步的幅度较不明显。

▲涵涵在伊甸早疗及家长的支持下,已逐渐赶上发展进度。(图/伊甸基金会)

经过教保老师与家长沟通,取得信任后到中心的日托班,老师就有更充足的时间针对涵涵的状况引导、训练,加上同侪的刺激与影响,如今在助行器辅助下,涵涵已经开始学习行走,也能抓、握汤匙自行吃饭,并理解简单的指令,也能发出的语音给予家长、老师们回馈。

伊甸提到,日前针对有0至6岁育儿经验的照顾者,进行「儿童发展知多少」问卷调查,发现包含父母、亲友祖父母等非职业照顾者中,有近6成(59.9%)的家长面对孩子发展出现迟缓状况时,选择以「再观察」或「等等看,应该没事吧?」的保守心态面对。

而伊甸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处长张炎玉说,儿童0到6岁是成长发展的关键,但当家长发现孩子异状,却以「再等等」、「再观察看看」的心态,很可能因此错过黄金治疗期,另外这段时间也最需要照顾者的关心、陪伴,但往往因为许多现实因素资讯取得不易,或是观念上的落差,导致孩子的隐形需求被忽略。

而有4成家长因为工作,每天陪伴0至6岁的孩子时间不足4小时,这很可能也导致错失观察机会,无法发现孩童的异状。张炎玉强调,只要发现孩子出现异状,有迟缓的现象,宁愿紧张一点点,赶紧洽询医师咨询早疗中心,也不要错失早疗介入的黄金时间

伊甸投入早期疗育服务已超过26年,每年帮助超过2万名发展迟缓儿童及其家庭赶上成长步伐;近年也开始推动自制教具课程与举办工作坊,鼓励家长可自行制作简易教具,增加陪伴的质与量,而在疫情严峻的此刻,也是在家防疫又能与孩子互动的妙招,相关制作方式内容可参考伊甸官方脸书粉丝团专页

▲ 伊甸首度举行防疫线上记者会,呼吁家长不要忽视陪伴孩子及观察的重要性。(图/伊甸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