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白吃白喝 大串联渐销声匿迹──一个红卫兵的真实人生(四)

延安宝塔山。(新华社资料照片)

接待站不仅管住还管饭,钱和粮票都是上级拨下来的。居委会老太太负责做饭,开饭就在露天院子里,大家要么蹲在地上吃,要么坐在水泥乒乓球台子上。早饭馒头、棒子面粥加咸菜,中午晚上一个馒头、一个玉米面窝头加一碗素菜,基本上见不到肉星儿。

自己编导文艺节目

当然,接待站不能长期养着外地红卫兵,通常只允许每位住到参加了一次毛主席接见。从八月十八日的第一次,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最后一次,毛泽东总共接见了八次红卫兵。每次接见完,居委会便举行庆祝,给红卫兵改善伙食,棒子面窝头换成白面馒头,菜里添加几块猪肉,有时甚至献上一碗猪肉炖粉条。毛主席接见完了,带肉的美味菜肴也吃好了,居委会就按上级指示下逐客令:回原地方闹革命。这拨儿前脚刚离开,下拨儿又到了。

大串联从夏天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份中共中央发出结束大串联,取消免费吃住、乘车的通知后才慢慢消停下来。但一部分红卫兵仍采取扛着红旗列队徒步串联的方式,自带被褥,一路上只能找农民家过夜,连吃人家的窝头咸菜都要交钱和粮票。白吃白喝的机会再也没有了,因此绝大多数红卫兵停止了串联。

空军大院里年龄大一些、比较有革命干劲的小青年筹划着步行串联行动,目的地定为延安。八个十多岁的大男孩聚在一起成立了「首都红卫兵长征宣传队」,像长征路上的红军那样,自己编导了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说是在路上做宣传用。对口词、快板书、三句半还有小合唱,可谓丰富多彩。还找了一支指北针和中国地图,认真的同地理老师讨论行军路线。

出发那天,他们首先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然后正式踏上去延安的征程。往返三个月的路途中,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乘坐过一步车,有时碰到马车,好心的赶车人想捎上他们一程,均被婉言谢绝。要知道,这八个大男孩儿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六岁。回到大院后,当他们展示在延安宝塔山下的合影时,自然赢来众多孩子的羡慕和崇拜。

根据毛泽东指示,一九六七年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学生返校,复课闹革命。闲逛了一年多的京峡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育红小学高唱《东方红》

爸爸带着京峡和已到入学年龄的妹妹京梅一道进入了空军大院内的育红小学。这是一所空军直属子弟小学,过去名为育鸿小学,「文革」开始后改名育红小学,同音不同字,含义也大相径庭。

京峡立即被学校奢华的校舍镇住了,它简直比百万庄小学漂亮豪气不知多少倍。左右两座对称的淡绿色三层小楼,座北朝南。两楼之间由低一些的过廊连接,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凹」字型联体建筑。中间凹的部分是校长室和老师办公室,两边凸起的三层主楼是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室一律朝南,朝北一面是走廊,整座楼的地板均是红色木地板。两栋楼的东西两侧是半圆形房间,里面摆放着钢琴,那是音乐教室,看上去大气、优雅而别致。

低矮的红砖院墙围绕学校四周,墙的上半部是镂空造型,枝繁叶茂的大树间距匀称的站在院墙内侧。学校操场被南大门通往教学楼的小路一分为二,均匀地割开成东西两个操场,小路两侧是绿葱葱的松柏,修剪得整齐美观。东操场的东北面有两棵大榆树,每棵树上绑着一个爬杆,榆树的南边是两组木质脚蹬滚筒,还有一个很大的空中旋转器,几根粗粗的绳子悬吊在一个大圆盘下,绳子的下端有一块窄木板,孩子们坐上去后,脚使劲儿一蹬便开始离地旋转。

西边是个篮球场。东西操场靠南墙的地方有单、双杠,秋千,乒乓球台。西操场的西南角有个攀登架和沙坑,中间是足球场。

京峡被分到三年级一班。当她走进宽敞的教室时,四面墙壁上贴着由红纸黑字写成的毛泽东语录首先映入她的眼帘。黑板上方的中间也像百万庄小学的教室那样,悬挂着毛泽东画像,只是在画像两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标语替代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班主任刘凤英老师不像百万庄小学的陈老师那样年轻,是个梳着齐耳短发、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中年妇女。她的眼里流露着慈祥善良、让人信任的目光。

上课铃响后,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仍然是全体起立,但不再是问候老师,而是面对黑板上方悬挂着的毛泽东画像,同声高呼:「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之后高唱《东方红》,唱毕,坐下。

刘老师教语文。语文课上不再采用以前的课本,而是人手发一个薄薄的小册子,里面收集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人们称它为「老三篇」。由于每节语文课总是同这几篇文章打交道,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文章中所有的生词,而且连最笨的学生也会完全背诵下来。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一九四四年在延安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张思德是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一九四四年,他在一次烧炭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白求恩是一个加拿大医生,共产党员。一九三七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一九三八年初来到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在一次为伤患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于一九三九年在河北逝世。《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延安写下的。《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六月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讲述了一个寓言: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愚公决定率领他的儿子们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看了他们的举止便发笑道: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挖掉这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便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