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南海尖锐对立 东南亚国家左右为难

去年12月21日中共解放军歼-11挂4枚导弹在南海逼退美军RC-135电侦机,最近距离才6公尺。(美国国防部)

美军RC-135电侦机。(翻摄美国海军官网)

《全球新版图》(联经提供)

南海可能与石油、天然气和贸易有关,但国际战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认为:「南海争端的本质是权力政治。」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是中美之间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中国发言人经常形容美国试图「遏制」和「围堵」要「崛起」的中国。对美国来说,事关海域自由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在维护公海航道,因其支撑全球稳定和规模九十兆美元世界经济。也正因为这些公海航道,中国才能繁荣起来。

随着两国集团之间的平衡有了转变、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与中国的一体化程度日益升高,中美「崛起力量」与「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愈来愈错综复杂。一位新加坡外交官说:「中国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影响力会愈来愈大。中国正打造新的现实,建立一张包含贸易、投资、基础建设在内的经济利益网络,从西南亚延伸到东南亚,绑成一个经济区。」

习近平属于新世代─首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中国领导人,他的父亲是资深共产党员,被整肃下狱前曾担任副总理。根据中国外语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书指出,习近平的父亲「委屈受辱」,使得他历经艰辛。文化大革命时,他被公开批斗并经常挨饿,曾经无家可归,一度遭到拘留。他以「知青」身分下乡,劳动七年。有一段时间,他住窑洞、睡土炕、进基建队干活。他曾说:「那时生活非常艰苦。」这也锻炼出他的坚毅性格。文化大革命后,他上大学,官职和党职步步高升,二○○七年当选政治局委员,崭露头角成为未来领导人。对习近平而言,共产党至高无上,为中国崛起界定组织原则,而纪律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一二年十一月,担任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几天后,习近平率领新一届政治局委员穿过天安门广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他走过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无数珍宝,在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前停步,这场展览描绘中国在帝国主义者的手里蒙受苦难和耻辱,以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复兴之路。

他在现场表示:「现在每个人都在讨论中国梦。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

二○一三年,习近平成为国家主席。此后几年,继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后,他发动中国的「第三次革命」。目标是进入现代化的新时代,促进经济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创建「小康社会」。他重申共产党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国家在经济上的主导作用,发起大规模反贪腐运动,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有自信的大国角色,提升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并且加强管理网路。二○一八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他为终身主席,打破邓小平之后国家主席任期设限的传统,大会还把「习近平思想」拉高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思想」的水准。

习近平宣布中国现在「巍然屹立」。他召唤带动中国前进的「伟大东风」。针对那些「习于威胁他人」的人以及明显意指南海,他做出宣示:「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可能分割出去。」他表示将持续加强军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战斗力量」,以支持这项决心。

中国船只与美国执行「航行自由巡逻任务」的海军船舰,在南海不断发生几乎相撞的事件,包括在二○一九年十月,有一艘中国驱逐舰驶进美国驱逐舰四十五码内,迫使其「急踩刹车」。其他国家(日本、澳洲和欧洲)也在这片水域进行类似巡逻。危险的地图游戏也发生在南海上方空域。其中一例是两架中国喷射机接近美国军机,距离不到五十英尺。另一例则是,一架飞越南沙群岛的美国侦察机,六度收到无线电警告。

中国军方呼叫:「美国军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邻近水域拥有主权,立即远离,以免造成误解。」

一名美军飞行员自用字谨慎的小卡片念出回复:「这是一架主权豁免的美国海军军机,在沿海国家领空范围外从事合法军事活动。在行使受到国际法保障的权力时,我充分考虑过所有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不久后,中国新闻媒体《环球时报》对中国飞行员保卫领土喊「赞」。

为了因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美国发布该区新地图,国务卿庞培欧称为「印度太平洋地图」,想以印度制衡中国。庞培欧说:「没错。印度太平洋从美国西岸一直延伸到印度西岸,对美国外交政策具高度重要性」,也是「美国国际经济前途的重要部分」。他补充说,美国将反对任何国家寻求「支配印度太平洋」。

为表支持,二○一九年美国国防预算认定,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军事和胁迫活动」是五角大楼最优先要务之一,也是增加军费开支的理由。

南海纷争和美中互不相让,令东南亚国协左右为难。东协成立于一九七四年,当时越战即将结束。新加坡大使许通美回忆说:「那是非常黑暗的时期。」美国即将撤出越南,大家担心整个地区都将陷入共产革命。但事情完全不是那样,越南如今正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与欧盟不同,东协十国的政治体制差异很大,但正成为拥有六亿人口、关系紧密的经济共同体。

这些国家在平衡与再平衡上,不断面临挑战。前新加坡驻美大使陈庆珠表示:「新加坡在安全方面向美国靠拢,但经济与中国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向其他南海沿海国家重复表示:「我们是地理现实。与美国结盟则是地缘政治概念。」

东协国家在贸易方面逐渐与中国融合在一起。二○○五年,美国与东协的贸易比中国多出五○%。如今情况逆转:东协与中国的贸易比美国多五○%。但与此同时,东协国家也寻求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关系,使其成为「实际上的唯一制衡」,以确保它们自己在该地区行动的独立性。

中国加强军力,已导致该区其他国家─东协,以及日本和澳大利亚,增加支出购买武器。正如前澳洲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曾经观察到的,「亚太地区有大量军备和海军集结,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部分东协国家担心的事不太一样,一位新加坡战略家说,是「无法专注地缘战略问题的美国」。另外,还有一种风险。一位观察家问道:中美和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受制于个别指挥官「失控」采取的「攻击行为」,而「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美国鼓吹开放的世界经济和海洋自由,中国受益甚深,而且比起被对抗和冲突撕裂的世界,在和平稳定的世界里,中国实现成长目标的机会更大。

有一些措施可能可以减少南海的风险。东协国家正在和中国商谈行为守则,缓解该区的紧张局势。但未能谈出结果的症结之一是,中国提出要能否决其他国家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

进行更强而有力的军方对话,以及提高各项计划的透明度,有助减轻彼此之间愈来愈深的「战略猜疑」,并且在很关键却经常很模糊的意图问题上降低不确定性。这方面已有两项能建立信任的措施。二○一四年,美国和中国同意,在该区进行大型军演时互相告知,并采纳规范海空军相遇的「行为规则」。节制各自的民粹主义分子,让各国政府有更大的弹性来解决分歧。对于「地貌特征」及其在邻近水域内的「权利」该如何处置,应加以厘清。另一个问题,也很令人困扰的是,理解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定位。

也许外界能期待的最好状况是,「相互保证的模棱两可」(MAA),有如冷战时期美苏核对峙时的「互相保证毁灭」(MAD)。但寻求在东协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多边框架内解决问题,将有助改变南海其实是中美对峙的看法。

在能源方面,如果能体认到南海不太可能在供应上成为另一个波斯湾,而且它对能源安全最重要的贡献是让油轮安全通过,各国的冲突将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