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来就淹水...防洪标准难提高 北市盼民众齐心防灾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日前锋面加上西南气流带来百年大雨,把北市淹成水乡泽国,多处都传出淹水灾情;14日梅雨锋面来临,但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北市府各局处这次严阵以待。北市水利处长杨明祥表示,北市的5年78.8mm防洪标准已是世界之最,但面对极端气候仍偶有失常之时,未来再于系统内提升标准的作法不符效益,还是要寄托民众做好防洪准备才能有效因应

日前爆量降雨在台北市带来许多灾情,杨明祥表示,台北市5年78.8mm防洪标准已经是世界上的高标准都市防洪系统牵涉整体都市规划,如果是要把系统再增加到5年以上,必须要扩大排水系统,但台北市已经是过度开发的城市,所有路面地下都是管线,「可能要增加1mm,就要花费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经费。」

杨明祥表示,78.8mm的数字是依据统计学推估每5年可能会发生的强降雨,他举6月2日发生的豪大雨为例,内湖区6个雨量观测站全部都超过保护标准78.8mm/hr;其中,大湖里观测站数据2日为87.5 mm/hr,是2010年设站以来最高的雨量,「我可能花100亿去做,增加量体不大,但不小心超过了帮助还是不大。」

为此,北市府目前透过「海绵城市」构想,透过在公园辟建蓄洪池、增加城市绿地或是做透水铺面,不靠系统里面去加大,可以做一些滞洪空间,如停车场学校公共设施用地、公园等,或勤做好水土保持部分降雨留在山坡地,「水来的时候就是滞到里面,等于是我系统加大。」

杨明祥也呼吁,民众也可以透过自主检查防患于未然,像是这次在内湖大湖山庄的淹水灾情,「其实民众只要把防水闸门放下来就没事了」,市府针对民众购置闸板都有相关补助。面对极端气候,政府能做的有限,还是需要民众一起进行才能有效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