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29对上F/A-18大黄蜂 谁会赢?

马来西亚空军同时有F/A-18与MiG-29,他们最清楚两种战机的优劣。(图/马来西亚空军)

俄罗斯的MiG-29「支点」战机,与美国的F/A-18「大黄蜂」战机,有相当多类似的地方,都是中型、双垂尾、双引擎的多功能战机,而且使用国家也都相当的多,这很容易引出一个问题:「谁比较厉害」,让我们仔细分析看看。

先来看F/A-18 大黄蜂,这型战机发展于197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海军与陆战队正在寻找一种可以取代F-4幽灵2式(Phantom II)战斗机,和 A-7海盗2式 (Corsair II)攻击机的后继者,同时海军也需要F-14雄猫战机的低配搭档;原本他们以为需要好几种飞机;结果麦道的F-18大黄蜂战机,能够胜任多数任务。

在早期的设想中,大黄蜂战机还分成防空型的F-18,以及攻击型的A-18,后来禾发现没有这个的必要,对大黄蜂这个全能战机来说,防空与攻击只是按个钮切换任务模式的差异;因此它被正式定名为F/A-18,同时兼具空战与攻击。

F/A-18惊人的载弹量,挂载了10枚飞弹,2枚翼尖的AIM-9响尾蛇,以及8枚AIM-120中程飞弹。(图/美国海军)

F-18身为一种中型双引擎战机,它搭配了通用动力( GE)所研发的F404涡轮扇发动机,最大推力78.7千牛顿,具有尺寸小、推力大、油耗理想等优点,仗得它之后成为最畅销的战机引擎,许多国家的自研战机都采用它,其增进版的F414也非常受欢迎。

F/A-18极速1.8马赫,巡航速度0.8马赫,航程2000公里,是4代战机中,少数极速不到2马赫以上的战机,不过已经够用,因为战机的最佳缠斗状态是很少在超音速进行;F/A-18的固定武装是在机首的1门M61火神砲,机身与翼下则有12个挂载点,在防空作战时可携带12枚空对空飞弹,非常惊人;在对攻攻击时,可以携带各种攻击武器,包括传统炸弹、雷射导引炸弹,陆攻飞弹、反舰飞弹,甚至也能携带打击雷达站的反辐射飞弹,任务非常多元,从利比亚到反恐战争,它在40年内几乎是无役不与。

美国间谍卫星在1977年所拍摄到的MiG-29原型机。(图/网路)

再来说MiG-29,北约将其命名为「支点式」(Fulcrum),是苏联在1970年代开发的前线防卫战机,它与国土防卫战机Su-27采用相同的构型,使得MiG-29与Su-27在外型上颇为相似。美国的间谍卫星在1977年拍摄到MiG-29的实验机,首次得知苏联正在研发新一代的双引擎双垂尾战机,看起来颇为先进,于是许多美国军事小说家,比如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 )的《红色风暴》(Red Storm Rising,1986年出版),以及戴尔布朗(Dale Brown)的《超级保垒》(Flight of the Old Dog,1987年出版),都把MiG-29形塑上相当厉害的对手。

MiG-29机背的辅助进气口,在起飞时,主进气口可关闭盖板,避免异物吸入。(图/网路)

MiG-29正式与世界见面,是在1988年的法茵堡航展,苏联带了2架MiG-29参展,确实惊艳到西方,当然苏联对它的性能仍然严格保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89年5月20日,苏联飞行员祖耶夫(Alexander M Zuyev)驾着MiG-29叛逃土耳其,要求投奔美国;虽然土耳其很快就把战机交回,没有被美国拆解,但是祖耶夫的证词可以说明MiG-29的性能。到了隔年,更发生戏剧性的东西德统一,原本东德空军的MiG-29群,直接被北约集团所获取,所知所学还比祖耶夫的证词完整。

MiG-29极速达到2.3马赫,具有1门20公厘机砲,可携带R-73短程飞弹与R-77中程飞弹,早期型的MiG-29也可对进行基础的对地攻击。做为前线防卫战机,MiG-29可以在未经整理的跑道起飞,为避免吸入沙土尘埃,MiG-29的进气道有可活动档板,在起飞时可关闭,由机背的辅助进气口吸气,升空后再把档板打开。

但是这些结构也占掉了MiG-29本身就不大的机内空间,这使得MiG-29的航程较小,为1400公里,这是未挂武器的理想数字,要是再携挂武器只会更低,使得被讥为「机场防卫者」,不过后来的改良型MiG-35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航程有所增进。

MiG-29的动力来自卡里莫夫设计局(Klimov)的 RD-33中口径涡轮扇发动机,最大推力81.3 千牛顿,还比F404稍高,因此也相当畅销,巴基斯坦与大陆共同研发的FC-1(JF-17)「枭龙/闪电」战机就使用1具RD-33的改进型RD-93。

那么,这2型战机在对决中,谁会获胜? MiG-29具有速度优势,但是F/A-18具有更多科技优势,通过手动油门操纵杆 (HOTAS)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都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态势感知。因此F/A-18的胜算更大一些。

MiG-29的头盔瞄准器,护目镜前的的空心圈就是瞄准框。(图/网路)

其实美国空军曾在两德统一后不久,就请德国空军的MiG-29与F-16进行对抗赛,当时就发现MiG-29的缠斗性能相当良好,而且还有「头盔瞄准器」(虽然相当简单)可以辅助瞄准,就凭这个特殊设计,MiG-29竟然多次击败F-16。

但是F-16的胜算在视距外,F-16有更良好的雷达与操作系统,所以只要不进入缠斗, F-16有更好的赢面。这个经验加快了美国空军对于更先进电子设备、雷达,与中距离射后不理飞弹的研发。因此到了隔年(1991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空军海军的飞行员们已非常熟悉MiG-29的优缺点,使得伊拉克空军的MiG-29被打的七零八落。

MiG-29是个性能不错的战机,但是俄式战机都有航电系统、雷达性能较差的毛病,成为它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