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团7建言喊话赖政府「这样选」大法官 须重社会沟通能力

民间监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选联盟等民团今开记者会,对大法官提名给予总统七大建言。(蔡雯如摄)

现任的15名司法院大法官当中,有7位大法官任期今年10月底届满,民间监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选联盟等民团今开记者会,提出给总统的七大建言,民团直指,赖政府对司改态度不明,呼吁选出能与社会沟通的人选,希望「审荐小组」应审酌多元性和性别比例,也希望向公众征询意见,同时保留立法院充裕审议时间,完善同意权行使。

民间监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选联盟提出七大建言,「总统府组成『审荐小组』时,应审酌其成员的多元性和性别比例的平衡」,妇女新知基金会秘书长覃玉蓉说,总统依惯例将在提名前组成「审荐小组」,但民进党执政后仅有1位女性委员,希望打破该原则,深切期望考量。

民团提到,「希望大法官组成应重视多元性、性别比例」,不应以男性为主,单一性别不应超过8人;同时应注意「大法官人选,应有良好操守、专业学识及进步之宪政人权理念」,另也提出「总统于接受各界推荐人选后,宜公布符合资格的被推荐人,向公众征询意见」、「总统提名时,应审酌被提名人接受公众监督之意愿」。

对于「总统提名兼任司法院正、副院长的大法官时,应重视其对司法改革政策之意见及社会沟通之能力及意愿」,司改基金会副执行长李明洳说,赖政府至今对司改态度不明,是否决议继续,可能要等到司法首长出来才会更明确,由于大法官涉及正副院长,必须具备与公民团体对话,这非常重要。

最后「建请总统应保留立法院充裕之审议期间,以完善同意权之行使」,公督盟执行长张宏林说,蓝白开始对大法官抹黑、扣帽子或污名化,未来只会有更大纷争,持平角色机构也会被磨损,呼吁在野党不要恶意抹黑大法官机制,操作仇恨动员,营造不信任。

对于在野批评大法官不具公信力,民间监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选联盟召集人黄嵩立说,现在制度设计成总统不会1次提名所有人选,但民进党连续执政三任,所以外界会觉得都是绿营选大法官,但这是民众选择结果。

黄嵩立表示,在野提出这个质疑,是否质疑这世纪所有大法官的决定,恐怕会使民主制度再价值受到质疑,让反对民主的人落实民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