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方兴东:华府政客不是高科技舞台主角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方兴东指出,美国发起的科技战会摧毁造就全球高科技产业繁荣的基石。(新华社资料照)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方兴东1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近日发表题为〈中美科技陷阱〉文章指出,「美国喜欢把自己造成的种种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是借口,而非战略」,「中国继续着眼长远,而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战术攻击则完全是短视行为」。可惜,这种冷静理性声音并不算美国当下主流,而且越发不会被华府决策层听取。美国不少政客试图完成一项不可能任务:由政客而非科学家和企业家,全面改写全球高科技版图。
方兴东表示,美国已和荷兰、日本就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晶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但因其敏感性,三国没有公开协定的具体内容。另据报导,美政府正考虑切断本国供应商与华为之间的所有联系。从2018年的「断供事件」开始,美国政府对中发起的科技战已经持续近5年,目前还在升级中。这恰恰说明,华府的前期招数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方兴东认为,美国发起的科技战会摧毁造就全球高科技产业繁荣的基石: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安全。以和平与发展为底层逻辑的高科技产业从此将进入「安全与发展」的新范式,这会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给整个高科技行业带来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创新放缓和供需强烈震荡等后果,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不会从中获益。
科技战如果持续下去,最深远影响将是推动中美高科技生态发生结构性转变。美国针对中国科技战的招数是瞄准中方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所谓「头重脚轻」,重应用轻基础的软肋。中国高科技产业过去40年的发展逻辑,是建立在和美国等各个国家充分合作的基础之上,尊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合作逻辑,由此形成中美高科技生态今天呈现的结构性差异。
方兴东分析,美国的高科技生态是借助先发优势,通过逐步演进和内生发展,形成以强大的核心技术研发为基础、应用和市场在上的金字塔型结构。中国的高科技生态则是基础研究薄弱而应用繁荣的典型倒金字塔型结构。如今,这种结构性差异成为美国政府对中的「进攻性武器」。
通过应用先行,逐步自上而下带动基础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的自然成长,这一进程至少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但是,美国对中科技战却使得中方难以按照市场驱动的进程自然成长,而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战略性举措。这将迫使中国放下幻想,下定决心,加快补短板、厚基础;以超常规的力度,通过政府大手笔的投入和引导,带动中国整个高科技产业研发投入的大幅提升,加速调整和改善中国的高科技生态格局。这也促使迄今还抱有幻想的少数人认清一个现实:只有超常规强化基础,加快推动全球化进程,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激励和引领中国高科技企业从「套利型模式」转向「创新型模式」,才是化解美国对中科技战的根本之道。
方兴东指出,自上而下的美国政治力量,杀伤力不容小觑。但全球高科技产业最终决定力量,依然是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基本规律,及市场需求和公平竞争的驱动力。这方面,卷入中美科技战的荷兰ASML的CEO温宁克是清醒的。他坦言,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发起围堵措施,最终会让中国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你越给他们施加压力,他们越有可能加倍努力。」这正是罗奇所说的美国的「短视行为」。
方兴东称,所谓「科技陷阱」,本质上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陷阱。目前,华府正在兴头上,短期内不可能改弦更张。中方既要适度反应,合理应对,也要避免类似的「陷阱」。无论是应对美国打压、引领科技政策和战略布局、投入教育和基础研究、重视人才和引进全球优秀人才,还是塑造国内公平竞争环境和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等,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必须明白,最终决定胜负的是企业本身。全域性动员中国领军高科技企业大幅度提升研发投入,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全面部署,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式,带动中国研发规模跳跃式增长。
方兴东强调,总之,中美高科技博弈,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双方企业家和更加全球化的科学家,而不是政客。美国对中科技战,只是人类高科技领域的一次脱轨,而非趋势,更非常态。华府政客迟早会把国际科技舞台的主角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