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王浩:布林肯的自我表彰 与世人感受错位
名家观点》王浩:布林肯的自我表彰,与世人感受错位。(视觉中国)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24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召开年终记者会,对过去一年美国外交进行了盘点与总结指出2022年的美国外交,取得四方面主要成果。不难看出,布林肯的讲话延续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基本外交理念,即通过重塑盟友伙伴关系和重新参与国际事务,实现重振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然而,布林肯年度总结提到的所谓四大外交成果,不仅偏离基本的事实与逻辑,也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感知出现明显错位。
布林肯称2022年美国外交四方面主要成果:一是通过团结全世界以确保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一次「战略挫败」;二是加快了美国与盟友和伙伴在对中问题上的「趋同」;三是动员了广泛的联盟为粮食安全、健康、气候、能源等全球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四是利用美国的外交力量促进世界和平、预防和缓解冲突。
王浩称,首先,关于俄乌冲突,布林肯只强调对俄的所谓战略「收获」,却全然不提俄乌冲突背后的根本动因。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两极体系早已瓦解,但美国仍然将俄罗斯视为重要地缘战略挑战。为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战略影响力,美国推动北约不断东扩,美俄双方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博弈正是北约东扩的产物。俄乌冲突爆发后,一方面是美国军火商从军事援助乌克兰中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则是欧洲、广大开发中国家等承受了俄乌冲突溢出效应带来的全球能源、粮食危机,欧洲的制造业加速流往美国。布林肯刻意忽略的强化美国霸权地位这一目标,世人看得很清楚。
其次,关于对中「竞争」,拜登政府过去一年中的确动作频频,不仅加强国内涉中立法以提升对中打压力度,而且千方百计拉拢盟友和伙伴,以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对中复合体系,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安全和经济联盟,也包括所谓价值观联盟与技术供应链联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拜登政府多次表明中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的战略认知下,美国通过在「印太地区」和欧洲的「东西双线并进」策略,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为两大抓手,试图加速在供应链领域的对中脱钩。然而,无论在「印太」还是欧洲,美国的盟友伙伴却纷纷对此持保留甚至警惕的态度。例如,韩国和不少东协国家对于美国在半导体、医药和关键矿物等领域的对中战略脱钩持反对立场,而德国等呼吁不要试图孤立中国。此外,不仅是盟友内部对华盛顿的对中举措有不同意见,美国过去一年与东协、拉美、非洲等多个地区召开了峰会,很多地区国家表达的共同愿望是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最后,关于全球治理和维护世界和平,布林肯在讲话中一再强调美国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积极重返国际多边事务所取得的成绩,却有意忽视了潜藏在其多边主义外衣下的民粹主义本质。例如,在备受关注的「印太经济架构」倡议中,美国为保护本国就业拒绝向这些国家开放美国市场,因而这一倡议本质上是不对等和非互惠的;尽管美国多次表态支援世界贸易组织,但是当世贸组织做出不利于自身的判决时,美国则一再表示拒绝接受,甚至威胁世贸组织。至于布林肯宣称的美国利用自身外交力量维护世界和平,裴洛西今年8月访台对台海两岸甚至世界和平造成的严重挑衅,他则缄口不言。
王浩强调,布林肯所总结的四大成果,和上述国际社会感受到的美国实际外交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温差」。之所以如此,除了华盛顿的言行不一,还有以下因素:
首先,「美国优先」没有变。众所周知,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尤其是反全球化思潮从川普政府执政起便开始兴起,并且产生了跨越两党的巨大政治影响力。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的中产阶级外交原则与川普时期的「美国优先」没有本质区别。《晶片与科学法》和《通膨削减法》等都表明,当以国内为重点进行立法时,无论主观上有没有意愿,都很难与盟友进行广泛磋商,更不要说反映盟友和伙伴的担忧。
其次,美国明显加强了新一轮的地缘政治推动,这给大国战略稳定、全球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中的共同问题都带来挑战。美国主要着眼于自身霸权地位的加强,但除了美国之外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则担心全球化进一步逆转、全球治理进一步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很多国家在过去一年都对此有切身感受。
最后,美国推行的对中「全方位竞争」不具有可操作性、自相矛盾。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美国采取的打压中国行径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正如美国的盟友所言,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中合作的借口,华盛顿在对中问题上的两面态度加剧与其他国家矛盾。